初中物理“随手取材”实验的意义与教学实践探讨
杨振权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振权,. 初中物理“随手取材”实验的意义与教学实践探讨[J]. 现代物理学报,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7.
摘要: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去明白其中的原理,降低原理的难度。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实验对器材的要求是极高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会“随手取材”在生活中找到一些适合实验的物品为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物品的选取,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以更快地使同学明白实验原理。使学生在“随手取材”中,了解随手实验的意义。把握随手实验思维机会,将“随手取材”实验的意义展现出来,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物理“随手取材”实验的意义与教学实践。
关键词: 初中物理;随手取材;实验的意义;教学实践
DOI:10.12721/ccn.2021.157037
基金资助:

现实生活中的实验是非常麻烦的,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借还仪器,还要保证实验仪器不会被损坏,这样既麻烦,又难以保证在实验中实验仪器不会发生紧急情况。而“随手取材”是在生活中随便寻找的可利用物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随手取材”的物理实验在生活中具有简易性、生活化、创造性等特点,将物理实验带进生活,使生活与物理实验紧密联系,这对学生的物理教学和实践提供了便利,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初中物理“随手取材”实验教学的意义

(一)方便快捷,实验简单

在初中物理的实验中,自从采用“随手取材”的教学方法之后,物理实验变得简单易懂,主要是在做物理实验时“随手取材”的操作方式,使物理实验方便又便捷,在生活中随机取材中,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真实存在,体会科学的真实性[1]。例如:开汽水瓶的起子、镊子、食品夹等物品都可以当作实验材料,甚至一件物品可以用作许多个实验中,使实验更加便利、简单,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例如铅笔芯可以在九年级上册教材中,在连接好电路的情况下,闭合开关,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铅笔芯长度,观察到灯泡的亮度随电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这个实验中铅笔芯就可以当作滑动变阻器,铅笔芯还可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拿来一个削好的铅笔芯,让学生分别抓住铅笔线的两端,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这样就大大地加大了学生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好奇。

(二)融合生活,加深印象

在初中物理的实验中,讲认识浮力一节课中,可以将人们所使用的游泳圈用在课中,使浮力一节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们一游泳时就会想起浮力的作用。在实验中加入生活中的例子,使物理实验课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使学生们对此物理知识产生较深的印象。例如学生在睡觉,或者是做小动作时,教师常常用分泌头去打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凭借扔粉笔头这一操作,让学生分析其运动方向及受力方向的关系,学生们也可以清晰地看见粉笔头的运动轨迹,使学生们更好地分析物体的受力,将受力分析更加容易明白。这样在生活中融入物理知识,使学生们以一个解决者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更加地感兴趣。

(三)材料简单,易于理解

在教学中,“随手取材”可以使物理实验所用的材料简单化,用简单的物品在实验中展现难的物理原理,使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在物理实验中对“随手取材”的利用可以使学生把物理知识更加紧密地联合在一起,从中认识到物理的乐趣,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随手取材”的材料简单,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将这些材料利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将老师主张学习变成学生主动学习,将主体转换为学生,并且还符合教育的课改要求。在“随手取材”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在没有完整的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让学生动脑去思考所用器材,在生活中寻找,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二、初中物理“随手取材”实验教学的问题

(一)学生不重视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的实验中,学生因为实验的原理太难而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物理实验,但如果加入随手取材的因素,将实验贴近于生活,这更能使学生去探索,去了解其中奥妙,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实验原理,唉,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增多[2]。其次,学生不注重物理实验的原因是在单纯的理论讲解不贴合任何生活中的实际时,学生觉得物理实验是比较枯燥,比较无味的,如果一味地在实验原理上讲解,这样会大大减少了学生们的听课兴趣,但如果在实验中加入生活中的元素,利用随手取材质疑因素,可以使学生们的听课效率大大的提升,所以学生们不注重物理课的原因,是觉得物理实验原理本身太枯燥无味。要想让学生们注重物理实验,只有让学生们充分的对实验感兴趣,教学学生们带入实验的情景中,让学生们觉得知道实验的好处,并将物理实验重视起来。

(二)学校缺少实验条件

在一些农村或者乡镇中的学生们,他们因学校本身资金的问题,可能没有实验器材,如果老师在没有随手取材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光听老师们的讲课,而感受不到实验原理,这样就会将物理实验的大打折扣。在这些学校中,他们可能连实验器材都没有,但是如果老师可以加入随手取材,这个因素在生活中搜寻一些实验可以用到的物品,加入在实验中,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对物理知识更加地感兴趣。就是还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带一些实验中可以用到的物品,让学生切身加入到实验中,消除学生们对物理课实验探究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是学生们养成对物理实验积极的态度。这样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们对物理实验产生热情。

(三)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往往都是采用老师讲授,同学们听的状态,很可能出现老师在讲台上非常慷慨激昂的讲述,但是学生们在课桌下做小动作,这样就会将课堂的效率大大地降低。在物理实验中,可以使学生们参与到实验中,改变他们对实验的认知,让他们在课堂中参与进来,也可以让同学们去展示实验,让老师在旁边观察错误,老师在实验结束后应对学生进行纠正实验中的错误,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实验中的不足,让学生回家对实验原理进行揣摩,使将实验过程在脑中回想,与老师提出的错误结合,并加以改正[3]。课堂上老师讲解实验原理的模式过于单一,我们可以采取分组做实验,让老师在旁边观察、纠正,将实验错误在实验中就改过来,使学生们的实验更准确,这样在实验中既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又可以提升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验思维。

三、初中物理“随手取材”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实验教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实验中,应当更新实验教学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多数教室中都有一块白板在白板中可以播放实验操作原理,在做实验之前就可以感受到实验的魅力,也可以当作是观看了一遍实验操作这样学生们在操作之前就可以注意到实验中的易错点和难点,再播放一遍实验过程后,老师也可以适当的讲解实验中的难点和易错点,然后再让学生去分组做实验,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又可以使学生们的实验更加完整。合理利用科技演示操作,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加以利用,在团队中,学生没有通过交流,他们心中的想法让不同阶段的学生共同进步,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源自于生活,在生活中有各种的实验原理、物理现象。所以我们要结合实际,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增加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兴趣, 只有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展现物理知识和使学生们对学习物理实验更加地感兴趣。老师也可以,就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提问[3],让学生们在思考中对知识进行串线,将物理实验原理运用到物理现象中,让学生们知道学习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并且物理实验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是具有真实性的。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性,来制定学习实验的策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生激发物理实验的兴趣,以便达到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4]。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过程,并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充分的掌握,相反,实验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可以在放松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三)明确实验设计任务

在物理实验课中,学生要明确地知道物理实验的实验目的,或者要清楚地知道实验的预期效果,在上课前就要明确实验任务,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任务就会顺利地进行,既可以减轻老师教学的负担,又可以使学生在老师讲课时充分的理解老师的意思,不会造成听不懂或者讲太快之类的问题。在课前预习中,要知道本次实验的重点与难点,在老师讲课过程中,可以重点地听这些重点、难点,可以大大地增加课堂中听课效率。

四、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使学生积极地参加进物理实验中来,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积极地利用网络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将学生们培养成新型人才,将实验教学与实践、创新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综合实力增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创新思想、胆大尝试、努力探索,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

参考文献:

[1]沈百美. 浅谈初中物理中的"随手"实验[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8, 000(008):65.

[2]杨勇. 利用生活弃品制作教具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 成功:教育, 2018, 000(010):7.

[3]李春艳, 朱亚夫.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辅助物理实验教学[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6):133.

[4]彭辉. 论初中物理教学开展小实验的必要性和有效性[J]. 数码设计(上), 2019, 000(001):239-24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