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行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夏萤 何凡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夏萤 何凡,. 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行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J]. 中国中医药,2024.12. DOI:10.12721/ccn.2024.157152.
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尿失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尿失禁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在尿失禁症状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中医针灸治疗临床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152
基金资助:

引言

中风后尿失禁是中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风后尿失禁的发病率在40%-70%之间,且随着中风后时间的推移,尿失禁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尿失禁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不适,还给患者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针灸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在中风后尿失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此外,针灸治疗还具有无创、无副作用、易于操作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中风后尿失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后尿失禁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尿失禁。

治疗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5±8.3)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2±1.5)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1.8±7.9)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4±1.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法如下: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如关元、气海、中级、膀胱俞等。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抗生素、降压、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治疗周期与治疗组相同。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尿失禁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如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中医针灸治疗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疗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主穴为关元、中级、膀胱俞、三阴交,配穴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调整。针灸方法采用毫针刺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炎、改善脑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康复训练和生活护理。疗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尿失禁程度、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等方面。尿失禁程度采用尿失禁评分量表进行评估,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进行评估。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在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中医针灸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并设立了对照组以便进行比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们对比分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首先,从总有效率来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P<0.05)。这表明,中医针灸治疗在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这一结果也证实了中医针灸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的优势。其次,从尿失禁症状评分来看,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中医针灸治疗,患者的尿失禁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中医针灸通过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有助于恢复其尿控能力,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再者,从生活质量评分来看,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中医针灸治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尿失禁症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针灸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讨论

中风后尿失禁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首先,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机制可能与其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关。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后,尿失禁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针灸对中风后尿失禁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次,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系统。中风后尿失禁的发生与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尿失禁症状。本研究中,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后,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说明针灸对中风后尿失禁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尿失禁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说明针灸对中风后尿失禁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治疗时间较短,仍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长期随访研究来验证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此外,针灸治疗的个体化方案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

四、结论

中风后尿失禁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行中医针灸治疗,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首先,针灸治疗可促进患者盆底肌肉的功能恢复。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张力,改善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从而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其次,针灸治疗可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最后,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常常伴有气血瘀滞、肝肾不足等症状,针灸治疗可以调节气血、补益肝肾,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然而,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且缺乏长期的随访观察,因此,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英禄,杨勇.尿失禁[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1.

[2]陈佳,苏珊,张群娅等.艾灸加炉甘石外用散治疗16例压疮溃疡期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09):63.

[3]吴晓毅.针刺加艾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5(34):74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