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教师为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高中化学的课堂当中,从而学生能获得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就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为学生设计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学生就能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探索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就能够解决问题,学生就能在学习化学的过程当中,使自己的核心素养充分得到培养。但大部分的教师在课堂当中没有适时地对学生提出问题,因此课堂的质量没有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改变这种现状,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利用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人们来说,在实际生活当中经常会用到化学,因此,教师应加强化学这一门学科的教学【1】。教师在对这门课程进行讲授时,首先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教师可以把实际生活当中的例子引入到课堂当中,从而对学生进行提问,因此可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例如,教师在对“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当中,在多媒体上把生活当中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为学生进行演示,之后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以上物品使用到的材料有哪些?”学生都知道生活当中用到的金属材料有铝、铁、铜。之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铝片、铁片、铜片,它们具有相同的体积,让学生观察这些金属,再次对学生展开提问:“这三个金属的密度都相同吗?能否使它们得到弯曲?这三个金属有怎样的性质?”之后教师让学生独立对其进行观察,之后让学生展开小组探讨,让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见解,等学生讨论完以后,教师分别叫三组学生回答这三个问题,若别的组有不同见解的话,在课堂当中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因此有学生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回答:可以看出,铝片、铁片、铜片,这三个金属是不相同的,因此密度也不同。之后有学生站起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因为这三个金属是不相同的,因此硬度也是不一样的,但可以使它们得到弯曲,相对来说折断的话很难。第三个问题学生是这样回答的:金属具有导电性等一些性质。教师拿生活当中的一些东西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并采用了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展开提问,因此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得到培养。
二、利用趣事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除了可以利用生活当中的具体事物对学生展开提问,教师也可以利用有趣的热点新闻对学生展开提问,因此在对化学进行学习时融入这些有趣的话题,就会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教师适时的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对问题展开探讨,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得到培养【2】。
例如,教师在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授课时,教师重点让学生对氯气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进行学习,因此可以引入这样一篇新闻:有一个人在家中使用洁厕灵和84消毒液来打扫卫生间时,然晕倒了,去医院之后宣布抢救无效,原因是中毒导致的死亡。因此发生了这样一个事故,有专家说,是因为洁厕灵和84消毒液产生了较高的氯气,从而使人的身体感到不适。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何会有氯气的产生呢?之后学生通过探究得出NaClO、HCI,分别是84消毒液和洁厕灵的主要成分,会产生氯气的主要原因是二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氯气一种有毒气体,因此学生在讨论问题当中使自己的核心素养充分得到培养。
三、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对高中化学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来了解这一门学科,之后教师可以在实验当中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就会充满好奇的对问题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核心素养充分得到培养。
例如,教师在对“盐类的水解”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盐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进行之前,教师把pH试纸发给每一位学生,之后让学生对NaCl、KNO3、Na2CO3等盐溶液的酸碱性用准备好的pH试纸进行测试,之后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提问:“从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之后学生通过做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NaCl的PH值为7,NH4CI的PH值小于7,因此可以得出盐溶液不一定是中性,可能是酸性又或者是碱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时,可以适时地对学生展开提问,因此可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得到发展,学生要通过做实验来收获更多的知识。
教师在对高中化学进行教学时,要适当的为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可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得到培养,学生在收获到更多的知识之后,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颖. 新课标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 2019.
【2】赵敏.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D].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