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凝视下文旅产品开发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叶菲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叶菲菲,. 旅游凝视下文旅产品开发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J].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8.
摘要:
文化和旅游是相互作用的,约翰·厄里提出的“旅游凝视”是指游客前往陌生的地域,去凝视自己原本生活获取不到的景观符号和文化符号,以达到愉悦心情、探索求知、冒险刺激等方面的旅游体验。文旅产品开发带动经济发展,更好的提高游客旅行体验,保存旅游符号。基于此,本研究从旅游凝视的背景下出发,针对文旅产品的开发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合旅游经济的发展,探究了文旅产品开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几点在旅游凝视下文旅产品的开发路径,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旅游凝视;文旅产品开发;旅游经济发展
DOI:10.12721/ccn.2024.157088
基金资助:1,2020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基于“旅游凝视”视角的目的地意向研究及应用实践-以天柱山风景区为例 》项目编号:SK2020A0683;2,安徽省高职提质培优项目:《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3,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抖音短视频对文化型旅游城市游客感知旅游影响机制研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为例》项目编号:2023AH052877

一、引言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热点话题,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生产与在生产的结果,是一种现代性社会文化现象的产物,强调“地方”的“异质性”。文化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业产品,并不是完全的“人造物”,而是要基于地域特色的文化下、结合特定的旅游场景下的产物。在旅游凝视的理论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1]。这一视角强调,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凝视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观看,更是心灵与文化的对话,是情感与记忆的交织。因此,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深刻洞察游客的心理需求与审美偏好,将游客的体验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意设计与科技手段,将静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互动、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需围绕“文化活化”与“体验创新”两大核心策略展开。只有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不断创新产品形态与体验方式,才能打造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二、文旅产品开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文化旅游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

在《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中分析202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接近49亿人次,同比增长约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4.9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40%。文旅行业在2023年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在2023年,我国涉及到的文旅相关项目数量达到了3872个,这体现了文旅市场的活跃度和行业参与者的信心[2]

而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中,文旅产品的开发极为重要。对于旅游产业经济而言,文旅产品的开发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经济的升级和转型。通过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一些传统行业可以借助新技术、新手段焕发新的生机。比如,传统的手工艺品可以通过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成为备受欢迎的文创产品;传统的农业和渔业也可以与旅游相结合,发展成为观光农业、渔家乐等新型业态。这些升级转型不仅提高了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还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旅游凝视下文旅产品的开发路径

(一)建设文化资源为根本的文旅产品价值体系

在旅游凝视的深刻洞察下开发文旅产品,不仅是对地域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的巧妙融合与创新呈现,更是构建文旅产品价值体系的核心要义;可以以社会现实需求为导向,建设文旅产品价值体系,必须紧密关注时代变迁中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消费习惯以及社会热点议题,确保文旅产品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并引领市场需求。

在文旅产品的开发下,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结合当地的历史脉络、民俗风情、艺术传统等,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有效的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还能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要注重文旅产品的创新性和互动性。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旅产品的趣味性和参与感,通过VR/A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促进游客之间的交流与分享等,都能有效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文旅产品的开发中,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控制游客流量、推广绿色旅游理念等,保障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还能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挖掘旅游凝视下地区文旅产品的产品属性

在旅游凝视下开发文旅产品,挖掘其产品属性是确保产品成功与吸引力的关键,挖掘产品属性需要结合文化产品属性开发路径;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可能是历史悠久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独特的民俗活动或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开发文旅产品时,应深入挖掘这些文化符号的多元性,通过故事化、场景化等方式展现其独特魅力[3]。例如,可以围绕某一历史遗迹开发系列研学游产品,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另外,文旅产品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观光形式,而应结合时代性、发展性和多样性,开发出多元化的产品类型和体验方式。比如,红色革命旅游、养生旅游、亲子游、文化节庆游等。通过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旅游资源,只有经过提炼和活化,才能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对地区文化资源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评估,提取出具有旅游吸引力和开发价值的部分进行重点开发,注重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通过创意设计和现代科技手段,使其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游客;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卖点的文旅产品。

(三)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方式的文旅创意型人才

人才是推动文旅产业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因此,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在人才的培养中,高校与文旅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在文旅企业实习实训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行业动态、掌握市场需求,提升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国际交流项目、海外研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可以与国际知名高校、文旅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文旅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等,提升我国文旅创意型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在政策的发展中,可以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文旅创意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如提供资金扶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在文旅产品开发、创新创意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方式的文旅创意型人才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跨学科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校企合作与产业对接、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等。培养相关人才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文旅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文旅产品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从旅游凝视的理论出发,文旅产品的开发对于文旅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而在文旅产品的开发中,要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的特点开发,让文化旅游产品成为承载地方文化符号的物品,成为游客凝视的焦点,更好的加强游客对地方文化的认识与解读。文旅产品作为文化旅游中凝视的对象、视觉消费的地方,有一定的独特性,未来在文旅产品的产出中,可以结合社会人口学的理论、旅游行为学的分析,对文化旅游产品的产出进行改造,让文化旅游产品成为游客凝视的焦点,同时也可以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代表性产物。

参考文献:

[2]梁莹.凝视理论下文旅类官媒旅游直播内容生产研究——以"贺局长说伊犁"为例[J].漫旅, 2022(4):21-2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