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作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于二十世纪50年代首先倡导的。他认为:提出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时,可以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学生通过发现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易理解、记忆,便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发展;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由于他的倡导,使得“发现教学法”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才开始探讨“发现教学法”,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落后,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传统的“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因此“发现教学法”只是停留在研究阶段,而非切实进入到教学实践中。近几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有效地实施“发现教学法”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发现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的愿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的原始动力,而以解决问题思维为轴心而展开的发现学习,恰恰能够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发现教学法”主张让学生处于问题的环境,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领着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经常处于探索发现的状态中学习,学生探索发现意识与能力会得到有效的训练与培养,而探索发现又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长的温床。只有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展现多彩的创造个性,并培养创新的意识与创新的思维,所以探索发现式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深刻地理解知识。在“发现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并且让学生学会质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解答,鼓励学生质疑,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想,有所答,有所收获,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由于学生实际参与到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的过程,从而使知识深刻化,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
三.化学教学中“发现教学法”实施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更何况学生刚接触这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对化学现象以及实验有着很高的热情,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并充分利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将熟悉的社会生活事例和日常生活经验融入乏味的学科知识中,使得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甚至急于动手实验探究,主动展开学习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但应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懂得在重要的地方设疑。例如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学习化学,不仅要学会如何解答书本上的问题,还要了解化学在正常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广泛应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将生活中的问题与化学学习密切联系起来,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化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问题的情境已经为学生创设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调动。但是,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对于问题的解决手段还有待形成和完善。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角色,根据已创设的问题,引导问题探究的途径,指点问题探究的方法。而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讨论、思索、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在引导研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将各种片断的素材组织起来,并与已知的知识相联系,提出假设。假设是科学发现、研究的基本形式。提倡学生要有各种猜想、想象,指导学生研究因果关系,强调逻辑推理,从中学会独立思考。
另外,在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没有问题,没有错误,没有失败。例如,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某学生的试管破裂了;又或者有学生用排水法收集时没有气泡等。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现象都作为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应如何改进?这样,让学生尝试失败,利用错误及时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活动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从而得到新的认知。把学生的错误作为问题,学生在问题中反思交流,在反思交流中得到提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教学法”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正迎合了目前国内教育改革的趋势。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发现法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也直接和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正确引导学生对发现—探究结论的总结
“发现教学法”主张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一种对问题挖掘和对知识渴望的氛围中学会主动探究,并获得发展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引导,自主地完成知识的掌握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免过于沉溺在自己对问题的探究和结论的追求上,从而忽视了化学知识表达的准确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化学术语的正确表达。
结束语
“发现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需求,“发现法”既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育教学目标或者更高层次上,“发现教学法”也可以变为一种现代社会的生活态度,即终身学习的人生态度。“发现法”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以及创新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发现中使学生懂得质疑,在自主探究中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发现教学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裴娜.发现法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2010(2):l-6.
[2]刘知新.新课程理念下的发现教学法[J].课改平台,2017(9):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