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
尹江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尹江华,. 小学数学如何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J]. 数学应用,2023.10. DOI:10.12721/ccn.2023.15735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能使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等。小学中年级数学是用生活的方式来表达计算,从而生成应用题。目前,学生应用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着重论述了小学中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题
DOI:10.12721/ccn.2023.157350
基金资助:

目前,在我国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当中,受到教学理念、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质量并不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发展。所以,对小学生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小学生更好地发展提供帮助。

一、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以往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通过是由教师在讲台上对题目进行分析与讲解,学生在讲台下聆听的方式,虽然,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往往具备活动好动的特点,采取强硬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很难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所以,在小学中年级应用题教学活动时,应采取以下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种:一种为游戏法,即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促进学生的参与。以“有鸡兔共20只,脚44只,其中,每只鸡2只脚,每只兔子4只脚,求鸡兔各多少只?”这一问题为例,教师各制作出20张书写“兔子”与“鸡”的卡片,并从班级当中,选择出20名同学,由其扮演“兔子”或“鸡”,学生根据题目中20只鸡兔,以及40只脚,逐渐转换自己的身份,最终得到相应结果,之后,教师从这一游戏出发,逐渐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二是情景模拟法,即将数学问题编写成相应的情景剧本,由学生亲自完成剧本,以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以“水果店2斤苹果收件5元,3斤香蕉售价12元,小明需要购买6斤苹果与6斤香蕉,则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一题为例,教师可以从班级当中,选择出三名同学,一名扮演小明,一名扮演水果店老板,另一名扮演小明的家长,之后通过三名同学的表演,逐渐完成这一问题的解答。

二、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使用分层教学法。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的应用题要有区别。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的应用题要简单明确,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题目可以是:学校操场进行翻修,原本长50m,宽40m的操场,在扩建的过程中长增加了10m,宽增加了8m,求现在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基础类型的应用题只对学生的面积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求出目前操场的面积。针对中等生,教师可以在应用题中增加难度,将最后的问题变为:操场在翻修后面积扩大了多少平方米?这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适当地增加难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认为应用题过于简单。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题目这样改编:如果操场返修后的长度增加了10m,宽度增加了8m,操场的面积比原来面积增加880m2,求原来操场的面积?根据学生的基础针对同一道题,设置不同的难度,让不同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都获得成就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教师要与学生双向互动,提问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教师不能提低效率、无用的问题。提问时,教师根据题目设置不同的问题,如甲乙二人在公路上行走,甲每分钟走65m,乙每分钟走68m,两人在6分钟后相遇,求两地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解题时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式?如何计算两地的距离?并且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了解学生在解题时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学应用题。应用题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或者使用室外场地对学生进行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跑道上,让两名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出发跑步,对学生的速度进行计算后,在两名学生相遇时给出学生消耗的时间,求出跑道的距离。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应用题的解题乐趣。

三、选择贴近生活的应用题

应用题教学时,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加之教学方法的滞后,很难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兴趣来说,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推动力,确保学生具有较高的兴趣,可以加强对其吸引力度,使其更好地参与进来,从而提升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实际问题的数学处理能力。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选择贴近生活的应用题,这是因为应用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赋予学生更强烈的亲切感,避免文字叙述而导致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所以,在应用题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选择那些与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选择类似这样的应用题:小明看一本350页的故事书,一共看了14天,请问小明每天看多少页?这样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教师教学时,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假如你是小明,你每天需要看多少页的书才可以在14天将故事书看完?”,将学生的目光转移到应用题上,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

四、结束语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应用题的难度不符合学生的基础、应用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些导致学生厌烦了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题目的布置,使学生在学习时收获自信,而且在教学时转变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娄方伦.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师版),2021(1):1.

[2]司圣芹.论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1(8):7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