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主体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强调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是一味填鸭式的教学,是让小学生主动、自主、自发的去学习,从而让其能够真正的理解语文学科的深意和规律。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比较陈旧
很多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还是采用的以往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贯彻和落实“新课改”以人为本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模式是非常落后的,完全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将教育的主体弄反了,导致教学也不够高效。
1.2 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语文的教学,看似简单,其实也是非常需要与时俱进的。在新时代的 背景下,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学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有一些老师的教学方式依旧比较单一,尤其是语文学科,一旦教学方式单一,势必会导致枯燥和乏味。这样会导致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在教学中也丢失了很多积极地影响。
1.3 教育思想落后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很多老师都已经更新了自己的教学方式,重新定义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可以说将教育与时代一起进步。但是,仍然还是有很多老师思想落户,导致教育方式落后,从而让课堂也充满了懈怠和无趣。
1.4 忽略了合作和互动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很多小学一线的教师都在积极地实施自主、合作、互动的新型学习方式。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来说,小组合作和小组讨论就是其中最常见也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很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充分的时间的。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重视合作和互动。很大程度上,很多老师对于课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一个特别游离的状态,忽视了许多问题,也导致了课堂时间的浪费。
二、小学语文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措施
2.1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都是不成熟的;可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孩子,所以是非常需要老师去适当的引导和教导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大程度上才能真正的教导学生。笔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认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首先需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中心,而不是老师。然后,才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课堂方式的准备。
例如:可以使用师生互换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其实,师生互换的 课堂方式是非常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老师可以一周或两周定期进行一节课的师生互换来开展教学。可以让小学生上课,老师旁听并提出问题,让小同学进行解答;小老师进行课文的朗读,老师和小同学一起进行跟读等等形式。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其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
2.2 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实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前进,教育都在与时俱进,教学的方式也已经拥有了多媒体的技术和力量。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也是时代和教育结合的必然,也是非常有利的教学工具之一。
例如: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其实已经具备了很多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看似好像已经可以完整地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但其实,语文学科博大精深,学习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其内涵和深意还是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多媒体的可见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体验情景,从而产生共鸣。其实语文学科一旦能够与课文一起共鸣,一起感受,就能够极大地加深学生对其理解和情感。所以,多媒体的技术利用,不仅仅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本,学习知识。提升其思维的能力。
2.3 多样化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
小学语文学科,其实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启蒙时期。通过在小学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于语文的看法,对于学习的认知。所以,老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去教学,培养其对于语文学科学习的主动性,也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感知到语文的美丽和魅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是不能被忽视的,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老师应该认真贯彻和落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教学的要求,也是课堂上一种让学生高效学习的方式,所以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其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春妙. 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C]//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 2010.
[2]黄雪香. 浅谈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12):221-221.
[3]叶艳霞. 浅谈小学生想象作文的指导[J]. 作文教学研究, 2007(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