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几乎每个人手中都有智能手机,而互联网使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很多人用QQ或微信等聊天工具进行聊天,特别是在大学生之间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的一部分,它能够向选中的人群发消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这种功能在使用时非常方便,因此被很多教师所使用,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如何在大学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
一、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QQ、微博等社交软件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尤其是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app后,下载和注册人数更是逐年升高,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离不开的手机软件,同时由于微信的全天候、便捷化等强大功能,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教学。首先,学生可以利用微信向教师发送语音或者文字请教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向学生进行解答;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把重要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并发送到每个学生的手中,既方便又高效[1]。
其次,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实施点复杂且分散,很多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学习起来非常枯燥,然而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教师可以分享一些有关分析化学的文章,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同时教师能够把课上所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上的重要知识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微信平台的模块设计
(一)泛微课程
泛微课程是二十分钟左右的课程,这种课程通过把分析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关的学习内容制作成视频,教师把视频发布在公众号上。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加了解视频中的知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答疑模块
答疑模块是微信公众平台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对这一模块的建设。分析化学的知识点复杂多样,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学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看到后进行解答。教师在解答的过程中,可能会观察到很多学生所问的问题很相似,同时这中为题也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模块
众所周知,分析化学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其中实验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实验则有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以及设计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在实验室进行,然而这也存在着很多不便之处,例如,学生对实验环节认识不足,物品准备不充分等。这时教师便可以把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装置、各个环节以及设计到实验的相关视频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送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降低仪器的损坏程度,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四)微信群模块
微信群作为一种多人聊天互动的方式,收到了很多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师生间可以利用微信群进行即时沟通和交流。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在微信群发送消息,同时其他学生也可以看见并关注这一问题,教师和学生通过微信进行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学习效率。
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微信公众平台给教师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但是在学习中并不能一直依赖微信平台,要把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传统教学为主,微信平台为辅,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同时,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学习分析化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进行一定的监管,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二)要有针对性
微信平台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完成对学生所提出问题的解答。因此,编辑在设置推送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每一篇文章需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的回答,并通过图文以及视频结合的方式进行叙述,这样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要有趣味性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分析化学这们课程枯燥且乏味,因此教师编辑在知识推送的时候要增强文章的去微信,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编辑也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相关的趣味知识并通过公众号分享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析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一定要重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解答问题、发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推送,充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同时微信平台的使用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平台的一些新功能,从而保证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孟建新,曹丽伟,周艳晖,等.利用微信公众号辅助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J].广东化工,2019,046(002):199-200.
[2]杨洁,王迎进,李慧卿,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主动学习"课堂的构建——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v.6(4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