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易怀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易怀祥,.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应用化学学报,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278.
摘要: 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也就是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起密切的关联性,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养成观察、分析、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可以切实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所以在本文中,将主要针对生活化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策略;高中化学教学;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278
基金资助:

 新课改的核心为“以人为本”,将新课标落实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化学学科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以学生当前的知识基础为根据,科学联系生活,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因为生活实际与化学具有密切关联性,所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更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生活实际中,诸多现象均与化学知识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收集日常生活中较为直观的化学现象,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化学原理。例如在学习“臭氧的性质”时,教师即可根据下雨这一现象进行提问:为什么下雨之后空气更加清新?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点拨,若刚巧上课时间为雨后或小雨天气,教师还可组织学生集体到操场上或是学校中植物较多的区域,一边散步一边思考,并在学生思考和总结之后,讲授其中包含的化学原理,因为雨水可冲刷空气中漂浮的灰尘,且雷电能够将部分氧气转化成为臭氧,而臭氧具有较好的消毒和除菌功能,可以使空气中的细菌得到灭杀,所以下雨之后空气更加清新。由此,学生既能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还能够意识到生活实际与化学知识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也就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时常能够遇到与化学知识密切关联的问题或现象,但是多数学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可以生活中不断挖掘相关的问题和现象,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使学生更加充分的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并更加积极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溴化银作为胶卷感光材料相关原理”时,教师即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色眼镜,并配合变化的光源感受变色,之后提问:变色眼镜的变色是如何实现的?在学生联系教材内容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可为学生进行解答,制作变色眼镜时,需要将适量溴化银及氧化铜微小晶粒加入玻璃之中,由此,强光照射镜片,溴化银即可分解成为银和Br2:2AgBr=2Ag+Br2,银晶粒可以加深镜面颜色,使其呈暗棕色,且光线减弱时,银及Br2可以在氧化铜的作用下合成卤化银:2Ag+Br2=2AgBr,此时镜片颜色即可变浅。在此过程中,学生即可明确,变色眼镜的变色原理即为溴化银在不同条件之下进行分解以及化合的过程,将这一原理应用于生活之中,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发现和解决有关于化学的问题,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之后的成就感,也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并逐渐养成积极发现、细致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纠正错误观点

实际上,学生认知中的诸多生活常识均为被误解的化学现象,以偏概全或将个人习惯作为正确认知属于十分常见的现象,由此,教师可以将此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生活化的教学之中,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纠正错误的概念或观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知识,并重新构建认知体系。例如诸多学生认为食品添加剂属于化学合成的物质,属于有毒物质,能够对人体造成损害。教师应首先指出这一说法属于典型的以偏概全的观念,化学合成物质并非全部为有毒物质,且将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之中,有利于保障食品质量,对于部分食品来说,不应用食品添加剂,其发生变质或引起中毒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对化学添加物质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不仅不具有危害性,反而更有利于保障食用者的安全。由此,学生长时间以来的认知被打破,能够在心理上产生冲击感,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也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和提升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讨论社会热点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若能够将当前在社会上受到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之中开展讨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将能够大幅度提升,且能够进行对相关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吸收。当代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以及药物使用等相关问题,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且以上各领域均与化学学科具有密切关联性,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相关的时政热点,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化学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并尝试解决,以强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强化学生的决策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五、解决实际问题

 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之中的最终目的,即为帮助学生有效建立起化学知识体系,从而能够更加科学有效的掌握化学知识和化学规律,并在学生切实理解、接受化学知识的同时,实现化学知识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学习“离子反应”相关知识时,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到,在水壶中逐渐形成的水垢,其出现的原因为Mg2+、Ca2+和HCO3-共同于加热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并生成Mg(OH)2和CaCO3,此时教师还可向学生提问:如果想要去除水垢,应如何操作?因为已经了解相关原理,所以学生能够很快指出,根据酸碱中和理论,将醋与Mg(OH)2和CaCO3进行结合,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以将水垢去除。由此,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使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解决相关问题,还能够逐渐养成使用化学思维、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逐渐成长为综合素养良好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研究方向:

[1] 赖乐生. 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策略[J]. 广西教育, 2014(38):112-11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