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已经融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2年1月,中央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引领驱动作用,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下推进数字乡村工作的重要指引[1]。当前广大农村仍然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村产业的发展需要数字化作为支撑,通过数字化建设能够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统筹,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职业教育作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承担着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使命,对推进乡村产业崛起进程、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数字经济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一)数字经济引领教育变革,促进乡村振兴人才培育
数字经济以其强大的创新力和渗透力,正深刻改变着职业教育的形态和模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数字经济成为连接职业教育与乡村发展的桥梁。通过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得以突破地域限制,为乡村地区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数字经济不仅拓宽了职业教育的资源渠道,还丰富了教学手段,使得乡村学生能够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方式,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二)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升级,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度
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的教育类型,必须紧跟产业升级的步伐,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以满足乡村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职业教育可以更加精准地对接乡村产业,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为乡村产业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三)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治理,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
数字经济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数字化手段,乡村治理可以更加高效、透明,有助于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福祉。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可以利用数字经济的技术优势,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2]。例如,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具备数据分析、信息管理等方面技能的人才,为乡村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三、数字经济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数字化职业教育平台,打破地域限制
要实现数字经济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构建数字化职业教育平台。这一平台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地域限制,让乡村学生也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通过在线学习、远程教学等方式,乡村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数字化职业教育平台还可以为乡村地区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乡村产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 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通过与乡村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职业教育机构可以深入了解乡村产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乡村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同时,乡村企业也可以为职业教育机构提供实践基地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乡村产业,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这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还能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所遇问题
(一)资源分配不均,乡村职业教育基础薄弱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虽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潜力巨大,但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突出。相较于城市地区,乡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都相对薄弱。这导致乡村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时,面临着学习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不高等困境。同时,由于乡村地区网络覆盖率和数字化水平相对较低,数字化职业教育平台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较大困难。这些问题限制了职业教育在乡村地区的普及和提升,影响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
(二)课程设置与乡村需求脱节,人才供需不匹配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然而,目前一些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仍然过于传统和保守,未能及时跟上乡村产业的发展步伐。这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乡村产业的实际需求不匹配,无法满足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3]。同时,由于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五、数字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对策建议
(一)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乡村职业教育基础
针对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乡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乡村职业教育基础。这包括改善乡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提升网络覆盖率和数字化水平,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同时,还应加强乡村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4]。此外,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乡村地区流动,缩小城乡职业教育差距,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二)紧密对接乡村产业需求,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针对课程设置与乡村需求脱节的问题,职业教育机构应紧密对接乡村产业需求,创新职业教育模式。首先,要建立与乡村企业的紧密联系,深入了解乡村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根据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其次,要推动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产业环境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还可以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和平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EB/OL].(2022-01-26)[2022-03-12].http://www.gov.cn/xinwen/2022-01/26/content_5670637.htm.
[2] 张晓婷,李德镇.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3(17):16-18.
[3] 田一淋,赵红梅,石薇.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6):166-168.
[4] 张烟雨,郭丽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4(6):0046-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