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增材制造技术,又称3D打印技术,作为当今制造业的一项新兴技术,正逐步改变传统制造模式。该技术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的方式实现产品制造,能够有效突破传统加工工艺在复杂零件制造方面的局限性[1]。在机械制造领域,复杂零件的生产往往面临工艺复杂、周期长等问题,而增材制造技术以其独特的快速成型能力,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2]。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增材制造技术在精度控制、材料多样性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使其成为实现复杂机械零件快速成型的重要工具[4]。本文将从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其在复杂机械零件制造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增材制造技术概述
1.1 发展历程
增材制造技术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快速发展的多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普及,3D打印技术应运而生,最初以快速原型制造为主要目标,用于简单模型的制作与验证[2]。进入21世纪后,随着材料科学、激光技术及数控技术的进步,增材制造技术逐步向功能性零件制造领域拓展,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高精度需求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5]。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更是实现了从单一材料到多材料复合、从低速打印到高速打印的技术突破,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8]。
1.2 技术原理
增材制造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逐层叠加材料实现三维物体的构建。常见的技术类型包括熔融沉积成型(FDM)、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及选择性激光熔炼(SLM)等。FDM技术通过加热热塑性材料至熔融状态,并由喷嘴挤出成型,适用于低成本、快速成型的场景[1]。SLS技术则利用高能激光束烧结粉末材料,逐层堆积形成最终零件,其优势在于无需支撑结构且材料利用率高[7]。SLM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激光能量密度,能够直接熔化金属粉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金属零件的制造[13]。这些技术原理为复杂机械零件的快速成型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奠定了后续应用分析的理论基础。
2 增材制造在复杂机械零件快速成型中的应用
2.1 应用案例
增材制造技术已在众多复杂机械零件的制造中展现出其独特价值。例如,在航空发动机部件制造领域,由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结构复杂、性能要求高,传统制造工艺往往难以满足其精密加工需求。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如选择性激光熔化(SLM)工艺,能够直接根据数字模型生产出具有复杂内部冷却通道的叶片,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解决了传统铸造和锻造方法中难以实现的结构优化问题[9]。此外,在精密医疗器械零件制造方面,增材制造技术同样表现突出。以骨科植入物为例,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解剖结构定制个性化的植入物,这种高度个性化的制造方式传统工艺难以实现。同时,3D打印技术还能够制造出多孔结构的植入物,以促进骨组织的长入和融合,从而提升植入效果[6]。这些实际案例充分证明了增材制造技术在解决传统制造难题方面的巨大潜力。
2.2 优势分析
增材制造技术在复杂机械零件快速成型中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首先,该技术能够大幅缩短生产周期。传统制造工艺通常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长时间的模具制备,而增材制造技术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的方式,可以直接从数字模型生成实物零件,省去了复杂的模具制造环节,从而显著加快了生产速度[14]。其次,增材制造技术有助于降低成本。一方面,它减少了材料浪费,因为材料仅在被需要的地方使用;另一方面,由于减少了人工干预和模具成本,整体生产成本得以降低[2]。此外,增材制造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设计自由度。传统制造工艺受限于模具的形状和结构,难以实现一些复杂的设计,而增材制造技术理论上可以打印任何形状及组装的产品,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使得复杂机械零件的设计更加灵活多样[4]。
3 复杂机械零件增材制造的精度控制
3 1 影响因素
增材制造技术中,材料特性、打印工艺参数及设备精度对复杂机械零件成型精度具有显著影响。材料特性方面,收缩率和流动性是关键因素,例如熔融沉积成型(FDM)中,材料冷却过程中的收缩可能导致零件尺寸偏差,而流动性不足则可能引发表面粗糙度问题[5]。打印工艺参数同样不可忽视,层厚决定了每一层的堆积精度,较厚的层厚虽能提高生产效率,但会降低细节表现力;打印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材料未能充分固化或粘结,从而影响零件整体精度[7]。此外,设备精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喷嘴精度直接关系到材料挤出量的准确性,平台稳定性则影响每一层堆积的位置精度,进而影响最终零件的几何精度[10]。
3.2 控制策略
为提高复杂机械零件增材制造的精度,需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控制策略。在材料方面,可通过优化材料配方改善其收缩率和流动性,例如添加适量的填充剂或改性剂,以减小材料冷却过程中的尺寸变化[1]。对于打印工艺参数,应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调整层厚和打印速度,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参数组合,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精度[12]。设备维护方面,定期校准喷嘴精度和检查平台稳定性至关重要,确保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高精度状态[14]。此外,结合先进的算法如自适应分层算法,可根据模型特征自动调整分层厚度,进一步优化成型精度[7]。
4 增材制造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4.1 面临挑战
尽管增材制造技术在复杂机械零件快速成型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材料种类的限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可用于增材制造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聚合物和陶瓷等,然而这些材料的性能往往难以满足某些特殊应用场景的需求,例如高温、高压或强腐蚀环境下的机械零件制造[5]。其次,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也受到质疑。由于增材制造技术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且设备成本较高,因此在需要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领域中,其经济性和实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11]。此外,精度控制稳定性同样是一个重要挑战。增材制造过程中,材料特性、打印工艺参数以及设备精度等因素均可能对成型零件的精度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产品质量波动[13]。这种不稳定性不仅增加了后续加工的难度,还可能影响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4.2 解决策略
为应对上述挑战,需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首先,加强新材料研发是提升增材制造技术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开发高性能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可以满足更多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同时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2]。其次,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有助于提升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例如,采用多工艺复合技术将增材制造与传统制造方法相结合,可以在保证零件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生产效率[4]。此外,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也是解决精度控制稳定性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打印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误差[12]。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将为增材制造技术在复杂机械零件快速成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 增材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5.1 新材料研发
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研发将成为推动该领域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高性能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与热学性能,正逐渐成为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例如,在航空航天和医疗领域,复杂异形陶瓷材料构件的制造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加工方法难以满足其高精度和复杂结构的要求[11]。通过开发适用于增材制造的新型陶瓷材料,不仅可以克服传统加工中的缺陷问题,还能够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生产模式。此外,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展现出巨大潜力,如利用高致密度、细小组织的金属零件替代传统铸件或锻件,从而显著提升产品的综合力学性能[9]。未来,新材料的研发方向将更加注重材料的多功能性与可加工性,并结合计算机制导方法进行精准设计,以满足不同行业对高性能零件的需求[8]。
5.2 工艺优化升级
增材制造工艺的优化升级是提高生产效率、精度和稳定性的关键所在。当前,增材制造技术仍面临冷却速度快、热梯度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孔洞、残余拉应力等缺陷,进而限制其进一步应用[12]。为解决上述问题,多工艺复合技术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是将传统制造方法与增材制造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通过引入轧制、激光冲击强化等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单纯增材制造引起的缺陷,从而获得高质量、无缺陷的零部件[12]。同时,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也为增材制造工艺的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基于散乱点云模型的自适应分层算法便是典型案例之一,该算法通过动态调整分层厚度,能够在保证成型精度的同时提升分层效率,尤其适用于高精度、型面较复杂的模型[7]。未来,增材制造工艺的优化升级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生产效能。
5.3 与其他技术融合
增材制造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传统制造技术等的深度融合,将为复杂机械零件的制造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显著提升增材制造过程的可控性与预测能力。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减少试验成本并缩短研发周期[4]。其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有助于构建全面的生产数据库,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挖掘,可以更好地理解增材制造过程中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工艺改进提供科学依据[13]。此外,增材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结合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例如,CNC技术与3D打印技术的协同应用,不仅能够弥补单一技术在复杂零件加工中的不足,还可以实现从设计到成品的一体化制造流程[14]。这种跨学科的技术融合将进一步拓展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场景,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6]。
6 结论
增材制造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突破,已经在复杂机械零件快速成型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成果。通过熔融沉积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等技术,该技术成功解决了传统制造工艺难以应对的复杂零件加工难题,显著缩短了生产周期并降低了成本[1][2]。在精度控制方面,材料特性、打印工艺参数及设备精度是影响成型零件精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材料配方、调整工艺参数及定期维护设备,可以有效提高成型零件的精度[3]。然而,当前增材制造技术仍面临材料种类限制、大规模生产可行性及精度控制稳定性等挑战。为此,加强新材料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策略[2]。展望未来,增材制造技术有望在新材料研发、工艺优化升级及与其他技术融合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为复杂机械零件制造带来新的发展机遇[1]。综上所述,增材制造技术对推动复杂机械零件快速成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执高;张勇;郭烈红;朱海鹏;宁超;罗永洪.基于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2,(15):16-18.
[2]卞晨.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4,(5):213-215.
[3]左春林;董选普;林少凯.基于增材制造工艺的机械臂三轴座V法成形[J].铸造,2020,69(2):191-195.
[4]刘雪原.机械自动化领域中的3D打印技术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0(22):200-201.
[5]李文莲.3D打印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2,13(10):56-58.
[6]谢宇玲.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机械零件创新自由设计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2):319-321.
[7]王春香;王岩辉;张文敬.基于散乱点云模型的自适应分层方法研究[J].机电工程,2020,37(2):159-163.
[8]何灿群;叶丹澜;张雯;薛彦辉.增材制造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包装工程,2021,42(16):1-8.
[9]韩潇;曹珺雯;焦建超;吕红;王超;葛婧菁;俞越.面向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航天返回与遥感,2021,42(1):74-83.
[10]董海;高秀秀;魏铭琦.基于深度学习的完全填充型熔融沉积成型零件质量预测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3,29(1):200-211.
[11]何汝杰.陶瓷材料3D打印技术——让复杂异形陶瓷材料构件制造成为可能[J].硅酸盐通报,2022,41(1):363-364.
[12]刘倩;卢秉恒.金属增材制造质量控制及复合制造技术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24,38(9):178-185.
[13]陈雪.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与挑战[J].广东科技,2021,30(5):79-81.
[14]高洪辉.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0,(19):58-59.
[15]卢香利.3D打印技术在高职机械类学生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汽车,2023,(2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