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蒸发系统在化工废水浓缩中的热力学分析与经济性评估
马慰光1 贾明生2 钱兴平3
1.广东省汕头市东方街道金厦园中区1栋106房 515031;2.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鹤鸣路 637199;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清河南路89号 276016

复制成功

摘要:

化工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废水排放量大且成分复杂,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多效蒸发系统因其高效的热能利用效率,在化工废水浓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多效蒸发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热力学分析,探讨了热量传递过程、能量利用效率及关键参数对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从设备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经济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效数和操作方式可显著提升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为多效蒸发系统在化工废水浓缩中的优化设计与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多效蒸发系统化工废水浓缩热力学分析经济性评估
DOI: 10.12428/zgjz2025.08.143
基金资助:

1. 引言

化工废水排放现状:化工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大且成分复杂,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高盐废水是化工废水的主要类型之一,其总固体含量(TDS)通常大于3.5%,并含有苯、苯酚、含氮杂环化合物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以及高浓度的氯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1]。这类废水的直接排放不仅会破坏周边土壤结构,导致水体含盐量升高,还会对水生生物和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与繁殖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此外,高盐废水中可能含有的重金属或放射性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健康[1]。与此同时,煤制乙二醇废水等特定类型的化工废水也因其高有机物含量和难降解特性成为环境治理的重点对象[2]。因此,如何有效处理化工废水,尤其是高盐废水,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效蒸发系统应用背景: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多效蒸发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废水浓缩技术,在化工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该系统通过将多个蒸发器串联,利用前效二次蒸汽作为后效加热蒸汽,显著提高了热能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3]。近年来,基于自热回收技术的多效MVR(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浓缩系统因其节能优势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多效MVR系统在处理高含盐废水时,能够显著降低新鲜蒸汽消耗量和压缩机功率,从而实现更优的经济性和热力学性能[3]。然而,尽管多效蒸发系统在废水浓缩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其实际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系统配置优化、关键参数控制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多效蒸发系统的热力学特性和经济性能,对于推动其在化工废水浓缩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4]

2. 多效蒸发系统原理与结构

2.1 多效蒸发原理

多效蒸发系统通过将多个蒸发器串联,实现热能的高效利用。在该系统中,第一效蒸发器由新鲜蒸汽加热,产生的二次蒸汽被用作第二效蒸发器的加热源,依此类推,每一效的二次蒸汽均作为下一效的加热介质[11]。这种操作方式显著减少了对外部新鲜蒸汽的需求,从而提高了热能利用效率。例如,在多效蒸发装置中,新蒸汽消耗可有效降低约50%,并且随着效数的增加,热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13]。然而,随着效数增加,每效之间的温差逐渐减小,导致加热面积需求增大,因此需要在能效与设备投资之间进行权衡。

2.2 系统结构组成

多效蒸发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冷凝器、泵等设备构成。蒸发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将废水加热至沸腾状态,从而实现水分蒸发与溶质浓缩;冷凝器则用于将二次蒸汽冷凝为液态水,以便回收利用[3]。泵的作用在于输送物料与冷凝液,确保系统内各部分的流体循环正常运行。这些设备通过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其中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通过蒸汽管道相连,而物料则通过泵在蒸发器之间依次传递[15]。这种结构不仅保证了系统的高效运行,还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设备配置。

2.3 物料与蒸汽流动方式

在多效蒸发系统中,物料与蒸汽的流动方式主要包括并流、逆流两种典型操作模式。并流操作中,物料与蒸汽同向流动,即物料从第一效进入,依次流经后续各效,最终在末效完成浓缩;而蒸汽则从第一效产生后,依次作为后续各效的加热源[7]。这种操作方式简单易行,但可能导致末效物料浓度过高,影响传热效率。逆流操作则与之相反,物料从末效进入,逐步向前效移动,而蒸汽仍从第一效流向末效[13]。逆流操作能够有效缓解高浓度物料对传热的不利影响,但系统复杂性较高。此外,还有错流和平流等操作方式,具体选择需根据物料特性及生产要求确定。

3. 多效蒸发系统热力学分析

3.1 热量传递分析

多效蒸发系统的热量传递过程涉及加热蒸汽与物料之间的传热以及二次蒸汽的冷凝传热。在加热蒸汽与物料的传热过程中,加热蒸汽通过蒸发器管壁将热量传递给物料,使物料升温并蒸发。这一过程的热传递效率受到传热系数、传热面积以及物料与加热蒸汽之间的温差影响[3]。同时,二次蒸汽在各效蒸发器中冷凝释放潜热,这部分热量被用于下一效蒸发器的加热,从而形成热量的多级利用。冷凝传热效率则取决于冷凝器的设计、冷却介质的温度及流量等因素[13]。不同操作条件下,如蒸发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会显著影响传热速率和热量传递效果,进而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

3.2 能量利用效率

多效蒸发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是评估其热力学性能的关键指标,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蒸发温度、压力和效数是其中最重要的参数。蒸发温度的升高通常会增加系统的传热驱动力,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能量浪费和设备损耗[3]。压力的变化则直接影响蒸汽的饱和温度和潜热值,从而改变系统的能量分布。研究表明,随着效数的增加,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是由于效数增加虽然提高了热能的多次利用率,但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不可逆损失[11]。通过理论计算和模型建立,可以揭示这些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具体影响,为系统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3.3 关键参数影响

蒸发温度、压力和效数等关键参数的变化对多效蒸发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蒸发温度的提升能够增强传热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能耗和设备运行成本[3]。压力的调整则通过改变蒸汽的饱和温度影响系统的能量分布,较低的压力有助于降低能耗,但可能牺牲系统的处理能力[12]。效数的增加虽然能够显著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但随着效数的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投资成本也随之上升,且能量增益效率(GOR)逐渐下降[11]。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合理选择这些关键参数,以实现系统热力学性能的最优化。

4. 多效蒸发系统经济性评估

4.1 设备投资成本

多效蒸发系统的设备投资成本主要包括蒸发器、冷凝器、泵等关键设备的购置费用。蒸发器的选型对投资成本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材质和结构的蒸发器在价格上存在较大差异。例如,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的蒸发器虽然初期投资较高,但能够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因腐蚀导致的维修或更换成本[3]。此外,冷凝器的设计也直接影响系统的总投资,高效冷凝器虽然价格较高,但可以提高系统的热能回收效率,从而降低长期运行成本[15]。泵的选型同样需要综合考虑流量、扬程及能耗等因素,以确保系统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同时实现经济性最优。

4.2 运行成本

多效蒸发系统的运行成本主要由蒸汽消耗、电力消耗和维护费用构成。蒸汽消耗是运行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在高盐废水处理过程中,蒸汽的需求量较大。研究表明,随着系统效数的增加,新鲜蒸汽消耗量逐渐降低,但电力消耗可能因压缩机功率的增加而上升[3]。此外,维护费用包括设备检修、清洗和更换零部件等支出,其变化规律与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密切相关。例如,结垢和腐蚀问题会导致维护频率增加,从而显著提高运行成本[11]。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通过优化操作参数和采用防垢防腐措施来降低维护费用。

4.3 经济效益评估

结合废水处理量、浓缩效果等因素,可以对多效蒸发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投资回收期是衡量系统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通过计算初始投资与年度净收益的比值来确定。研究表明,二效MVR系统在综合考虑初期投资和运行成本后,具有较短的投资回收期,是一种较为经济的选择[3]。此外,内部收益率(IRR)也是评估系统经济效益的关键参数,它反映了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盈利能力。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当废水处理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多效蒸发系统的IRR可显著提高,表明其在大型化工废水处理项目中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11]

5. 不同配置方案对比

5.1 不同效数方案对比

多效蒸发系统的效数对其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效数的增加,系统的压缩机功率逐渐降低,但新鲜蒸汽消耗量却呈现上升趋势[3]。这一现象表明,虽然增加效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热能利用效率,但也带来了额外的能源消耗和经济成本。从经济性分析的角度来看,综合考虑各效MVR系统的复杂程度、操作控制难度、初期投资成本以及运行成本,二效MVR系统被认为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3]。此外,采用能量增益效率 (GOR_{MVR}) 作为热力学效率指标进行评估时发现,系统效数的增加会导致 (GOR_{MVR}) 的下降,进一步说明了过多增加效数可能并不经济合理[3]。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的废水处理需求和运行条件,权衡效数增加带来的利弊,以确定最优效数方案。

在煤化工废水处理领域,多效蒸发技术同样表现出类似的规律。随着效数的增加,单位能耗有所降低,但由于设备投资费用和运行维护成本的显著上升,三效蒸发系统通常被视为一个较为平衡的选择[11]。初步估算表明,用于所有效的加热面积随效数成比例增加,而蒸汽节省量逐渐减少,这使得进一步增加效数的经济性大幅下降[11]。因此,不同效数方案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还为实际工程设计中效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5.2 不同操作方式对比

多效蒸发系统的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并流、逆流、平流和错流等,不同操作方式对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在并流操作中,物料与蒸汽的流动方向一致,这种操作方式简单且易于控制,但由于各效之间的温度差较小,传热效率相对较低[7]。相比之下,逆流操作方式通过使物料与蒸汽的流动方向相反,有效增大了各效之间的温度差,从而提高了传热效率[13]。然而,逆流操作方式的复杂性较高,对设备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这可能导致初期投资成本的增加[7]

从经济性角度来看,并流操作方式因其较低的设备和运行成本,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更具优势。例如,在处理成分相对简单的化工废水时,并流操作方式能够满足基本的浓缩需求,同时保持较低的运行费用[13]。而对于成分复杂、浓缩要求较高的废水处理任务,逆流操作方式则因其较高的传热效率和浓缩效果而更具竞争力[7]。此外,平流和错流操作方式虽然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其应用范围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特殊工艺需求中[13]

综上所述,不同操作方式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的废水特性、处理目标以及经济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比并流、逆流等操作方式下的热力学性能与经济性,可以确定最佳操作方式,从而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化[7][13]

6. 实际应用问题与解决策略

6.1 结垢问题

多效蒸发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结垢问题较为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废水中的无机盐类(如钙、镁离子)在高温浓缩条件下易形成难溶性盐沉积于设备表面[1]。此外,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和物料浓度的增加,废水中有机物的析出也会加剧结垢现象。为应对这一问题,常见的防垢方法包括化学清洗和物理清洗。化学清洗通常通过向系统中加入酸、碱或螯合剂等药剂,溶解已形成的垢层;而物理清洗则利用机械力或水流冲击清除垢层,例如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15]。然而,化学清洗可能引入新的污染物,且频繁使用会对设备造成腐蚀,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防垢与除垢方法。

6.2 腐蚀问题

腐蚀是多效蒸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另一重要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与废水中的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强腐蚀性介质有关[1]。此外,高温高压的操作环境也会加速设备的腐蚀进程。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防腐措施:首先,在设备选材方面,优先选择耐腐蚀性能强的材料,如钛合金、双相不锈钢等;其次,可通过添加缓蚀剂来抑制腐蚀反应的发生,缓蚀剂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从而隔绝腐蚀介质与金属的接触[15]。此外,定期对设备进行防腐涂层维护也是有效的防腐手段之一。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多效蒸发系统在化工废水浓缩中的应用展现了显著的热力学优势与经济可行性。通过热力学分析,揭示了系统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热量传递机制及能量利用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如蒸发温度、压力分布以及效数配置等。研究表明,合理增加效数可显著提升热能利用效率,但需综合考虑设备投资与运行成本之间的平衡[3][11]。经济性评估结果表明,尽管多效蒸发系统的初始投资较高,但其运行过程中的蒸汽消耗和电力消耗较低,且随着废水处理规模的扩大,单位处理成本逐步下降。此外,系统的经济效益可通过优化操作方式和设备选型进一步改善,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研究成果不仅为多效蒸发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科学指导,还为化工废水浓缩领域的技术选择与决策支持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不同配置方案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效数选择与操作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中制定高效、经济的废水处理方案提供了参考。同时,针对结垢和腐蚀等实际运行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与解决策略,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1][15]。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7.2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化工行业对废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多效蒸发系统在化工废水浓缩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新技术的融合与系统优化方向的探索。一方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引入有望实现多效蒸发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与实时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性[3][11]。另一方面,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将为解决系统结垢与腐蚀问题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如耐腐蚀涂层的应用与自清洁表面的设计等[1][15]

此外,多效蒸发系统与其他先进废水处理技术的耦合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例如,将膜分离技术与多效蒸发相结合,可形成互补优势,提高废水处理的整体效率与资源回收率[7][13]。在系统优化方面,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节能减排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探索低能耗、高效率的新型蒸发工艺,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总之,多效蒸发系统在化工废水浓缩领域的未来发展,将在技术创新与需求驱动的共同作用下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邱立萍;张晓凤.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无机盐工业,2023,55(2):1-9.

[2]杨芊;魏江波;孙齐;刘志学;滕巍;陶志达.煤制乙二醇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洁净煤技术,2022,28(4):86-93.

[3]沈九兵;谭牛高;肖艳萍;李志超.多效MVR蒸发浓缩水处理系统研究[J].工业水处理,2022,42(7):147-153.

[4]刘展;郭瑞亚;李娜;闫美芳;郭茹辉;刘振法.高含盐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20,49(10):2657-2661.

[5]王海棠;刘立国;熊日华.煤化工膜浓缩液近零排放(MLD)技术研究进展[J].洁净煤技术,2020,26(S01):35-39.

[6]安雪峰;刘广建;陈海平.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热法零排放系统设计及分析[J].洁净煤技术,2022,28(6):175-183.

[7]吴建勋.火电厂高盐废水深度浓缩工艺路线技术经济比较分析[J].清洗世界,2021,37(9):12-15.

[8]刘艇安;许勇毅;郭磊;王世杰;王峰;王嵬;王胜利.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21,50(8):2313-2316.

[9]唐海红.化工企业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及优化策略[J].化工管理,2024,(2):49-51.

[10]李飞.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20,46(12):17-24.

[11]戚绪亮;庞欣;安风霞;孙培军;陶非晗;钟明嫣.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进展[J].能源科技,2021,19(3):89-92.

[12]卞晓彤;黄永明;郭如涛;徐冬华;朱良兵;杨骥;邱兆富.高盐废水单质分盐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19,51(8):7-12.

[13]孙艳;孟家兴.多效蒸发技术在煤化工废水工程领域的应用[J].石化技术,2024,31(5):21-23.

[14]罗云箫;李洋;焦志坚;贾东.煤化工废水浓缩技术的应用[J].现代盐化工,2021,48(1):41-43.

[15]高佳佳.蒸发浓缩法处理工业废水探讨和研究[J].区域治理,2021,(10):168-169.
作者简介:马慰光(1973—),男,汉族,广东省汕头,大专,研究方方向为化工安全。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