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庞宏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庞宏毅,. 刍议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应用化学学报,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184.
摘要: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与理论知识、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世界密切相关,是沟通微观世界与宏观物质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随着新课改的出台以及实施,为了使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目的得以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需具有趣味性、延伸性、实用性和生活性,因此教师需要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本文探讨了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学生学习实验教学效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教学策略;实验教学;高中化学
DOI:10.12721/ccn.2021.157184
基金资助:

实验可以说是高中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对于完成化学课程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学习可以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知识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化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学

绿色化学理念的树立,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寻求实验仪器的代替品,如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作为代替品进行实验。

例如,在验证硫酸脱水性的实验中,本应该使用敞开的烧杯进行实验,但是这样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并且因硫酸脱水而形成的碳也会因此洒出。为此,可以将带有盖子的细长饮料瓶替代烧杯,并在瓶盖子上插上小孔,然后进行相应的实验,并在小孔上方放置浸泡过氢氧化钠溶液的脱脂棉,以此来吸收二氧化硫。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节省实验原料,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吸收二氧化硫,符合绿色化学的相关理念。

二、整合实验内容式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采用整合实验内容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将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以及实验探究等内容进行相互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把知识点讲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有技巧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一步步探索发现来形成对某些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探索其中存在的原理。教学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学科素养提升。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进行科学引导,促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明晰化学原理,并完成化学知识的学习。在化学实验内容整合过程中,还应该将化学发展史上的经典事件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经典事件的引入,促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从中获得灵感,并帮助学生培养相应的化学思维能力,使其可以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获得进步。

三、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

由于新课改的实施,使得探究性教学成为教学的全新方向。探究性教学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利用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来对知识点进行学习。由于新课改的实施,使得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发生一定的变化,而教师需要利用全新思想来应对,对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进行重视,使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得到显著的提升。探究性教学模式,课堂的主体应当是学生,由学生自主进行理论知识的探讨,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一直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还没有完全适应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主体,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以及空间,难以体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真正价值。高中阶段开展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探究意识。

例如:在讲解氯气的制备实验时,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问题或疑问,如为什么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能否用其他溶液替代等。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进行实验,并且利用实验来验证自身的猜想,这样能够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使其能够进行不断的自主探究。

四、创新开展趣味化学实验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许多学生对于化学课程没有学习的动力,归根到底是因为对这门课程没有产生兴趣。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创新实验形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将课本上呆板抽象、缺少趣味性的实验步骤通过一点小小的设计,让它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有趣。一旦教师能够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对课本上的实验内容产生极大的探究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许多学生觉得这些安全事故离我们很远,平时在生活中不可能发生,在教师讲这部分内容时心不在焉。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实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活泼的氛围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现代科技发达,教师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使用,在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有关于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的短视频或者动画,在课上给学生展示。

比如在讲到灭火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室的大屏幕上放一段实验室里由于不当操作而引发的火灾的画面,让学生看到动画后迅速进入情境,积极动脑想办法来解决。学生感受到实验形象生动的演示效果,会产生强烈的认识冲动,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从而根据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在情境面临的问题:首先应该防止火势的扩展,移走可燃物,切断电源。然后在扑灭火源,不同的着火源有不同的扑灭方法,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应该用湿布石棉或者沙子盖灭,火势大的就要直接用灭火器扑灭了,灭火器也根据药液成分适用于不同的灭火对象。而小范围的有机物、白磷、钠发生燃烧则可用沙子直接盖灭。学生在面对这种情景时,通常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概念,他们从小得到的教育就是遇到火要赶快用水扑灭,但是因为有些化学试剂具有特殊的性质,能够和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如果用水来解决,不仅起不到灭火效果,而且还可能加大火势,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投入到课堂中,在情境的思考中就掌握了化学实验知识。

总之,随着高中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不断深入,实验的重要性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得到凸显,进而为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秀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探究策略[J].求知导刊,2019.07(44):20-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