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消防安全: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的火灾早期探测系统
胡成龙1 曹本奎2 张文清3
1.沛县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221600;2.明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18001;3.山西省河曲县巡镇镇河南村29号 036503

复制成功

摘要:

在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火灾探测方式已难以满足复杂环境下的早期探测需求。本研究旨在通过将无人机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相融合,构建一种高效、精准的火灾早期探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无人机的高机动性与广覆盖范围,搭载红外热成像设备,能够快速感知温度异常,穿透烟雾实现全天候监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或模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显著提升了火灾早期探测能力,为智慧城市的消防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本研究不仅拓展了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为智慧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与方法[1][3][7]

关键词: 智慧城市消防安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火灾早期探测
DOI: 10.12428/zgjz2025.10.335
基金资助:

1. 引言

智慧城市消防安全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智慧城市通过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与居民生活质量[9]。然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消防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复杂的建筑结构、密集的人口分布以及多样化的火灾隐患,使得消防安全成为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14]。特别是在超高层建筑、石油化工装置及危险化学品园区等场景中,传统消防手段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救援需求[1]。因此,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消防安全水平,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火灾早期探测的意义:火灾早期探测是减少火灾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火灾发生初期的几分钟内是控制火势的关键时期,若能在此阶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可显著降低火灾造成的破坏[2]。然而,传统的火灾探测方式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查或固定式传感器,存在响应速度慢、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11]。此外,在复杂环境中,如烟雾弥漫或高温条件下,传统探测方式的准确性受到极大限制[13]。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精准的火灾早期探测系统,对于提升消防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技术

2.1 无人机技术原理及特点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的飞行原理主要基于空气动力学和动力系统控制,通过旋翼或多旋翼结构产生升力以实现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常见的消防无人机类型包括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固定翼无人机,其中多旋翼无人机因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强且易于操控而被广泛应用于火灾探测任务[7]。无人机在火灾探测中的优势显著,其灵活性使其能够快速部署至复杂地形和人员难以接近的区域,同时具备较高的机动性和覆盖范围,可实时监测火势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回指挥中心[1][10]。此外,无人机还能够搭载多种传感器设备,如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从而提供多维度的火情信息,为灭火救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 红外热成像技术原理及特点

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检测物体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感知温度异常,其核心原理是利用不同温度物体辐射的红外波长差异生成热图像。在火灾探测中,该技术能够穿透烟雾和尘埃,准确识别火源位置和火势蔓延趋势,即使在夜间或低能见度条件下也能保持高效探测能力[2][4]。红外热成像设备通常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结合无人机的空中优势,能够在火灾现场提供全面的温度分布信息,帮助消防人员评估火场风险并制定灭火策略[5]。此外,红外热成像技术还可用于检测火灾现场的有害气体浓度和潜在热点区域,进一步提升火灾早期探测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3. 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融合的火灾早期探测系统

3.1 系统架构设计

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融合的火灾早期探测系统主要由无人机平台、红外热成像设备以及数据传输模块三大部分构成。无人机平台作为系统的载体,通常选用多旋翼无人机,因其具备垂直起降能力和较强的稳定性,能够适应复杂环境下的飞行任务[7]。红外热成像设备则安装在无人机的云台之上,用于实时采集目标区域的热辐射信息,其核心组件包括红外传感器和光学镜头,可有效感知温度异常并生成热图像[12]。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红外热成像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递至地面控制中心,该模块通常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5G网络,以确保数据的高带宽、低延迟传输[3]。此外,系统还可能集成导航定位模块和数据处理单元,以提升无人机飞行路径规划的精准性和数据分析能力[7]。整体架构设计旨在实现高效、精准的火灾早期探测功能,为智慧城市消防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3.2 实现方式

在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设备的选型方面,需综合考虑无人机的载荷能力、续航时间以及红外热成像设备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等因素。例如,针对大规模森林火灾监测任务,通常选择六旋翼无人机平台,以满足更高的带载需求;而对于城市建筑密集区域的火灾探测,则倾向于使用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因其具备更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7]。红外热成像设备的选型则需重点关注其探测波长范围和温度分辨率,以便在复杂环境下准确识别潜在火源[12]。数据传输与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压缩、传输和解析四个环节。首先,红外热成像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目标区域的热辐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随后,这些数据经过无损压缩算法处理,以减少传输带宽需求[8]。压缩后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至地面控制中心,再经由专用软件解析生成热图像,供操作人员进行分析和决策[13]。关键技术包括改进的火灾智能识别算法(如improved-YOLOv3),该算法能够增强网络对特征的融合度,从而提高火灾检测的准确率和实时性[8]。此外,基于5G网络的实时通信技术也为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提供了保障[3]

4. 系统性能评估

4.1 评估指标确定

为全面评估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融合的火灾早期探测系统的性能,需明确关键评估指标。探测准确率是衡量系统能否有效识别火灾隐患的核心指标,其高低直接影响火灾预警的可靠性[5]。响应速度则反映了系统从发现异常情况到发出警报的时间间隔,快速的响应能够帮助救援人员及时采取行动,从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10]。此外,探测范围决定了系统能够覆盖的地理区域大小,这对于智慧城市中大范围火灾监控尤为重要。较大的探测范围可以提升系统的适用性,使其能够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5]。通过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价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4.2 基于实际案例或模拟实验的评估

为验证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融合的火灾早期探测系统的性能,可通过实际火灾案例或模拟实验对其进行分析。在实际火灾案例中,系统搭载的红外热成像设备能够快速检测到火源位置及温度异常区域,并将数据传输至指挥中心,从而显著提高火灾探测的准确率和响应速度[2]。例如,在某次能源化工火灾事故中,无人机通过搭载红外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成功追踪火势蔓延路径,并将实时信息反馈给指挥中心,为灭火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6]。此外,在模拟实验中,研究人员设置了不同场景下的火灾隐患,测试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识别火源并发出警报,展现出较高的探测准确率和响应速度[11]。这些数据和案例充分证明了该系统在提升火灾早期探测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5. 系统应用难题及应对策略

5.1 应用难题分析

尽管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融合的火灾早期探测系统在理论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高性能无人机和精密红外热成像设备的购置、维护费用较高,这对系统的普及构成了经济障碍[5]。其次,飞行管制也是一个重要难题,由于无人机需要在城市复杂环境中作业,其飞行路线可能受到空域管理政策的限制,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域或敏感设施附近,飞行权限的申请和审批流程较为繁琐[7]。此外,数据隐私问题不容忽视,无人机在采集火灾现场信息时可能会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3]

5.2 应对策略提出

针对上述难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应对策略。在降低成本方面,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革新来减少设备制造成本,同时优化无人机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的设计以提高其耐用性和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长期维护费用[7]。对于飞行管制问题,建议建立智能化的飞行规划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实时交通管理数据,合理规划无人机的飞行路线,避免与现有航空活动冲突,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简化飞行审批流程[13]。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用加密技术对传输和存储的数据进行保护,并设立专门的数据管理机构,确保数据使用的透明性和合规性[7]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总结

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技术融合的火灾早期探测系统在智慧城市消防安全领域展现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价值。该系统通过无人机的高机动性和广覆盖能力,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温度异常的敏感感知,实现了对火灾隐患的快速定位与动态监测[1]。研究表明,这种融合技术不仅能够穿透烟雾环境进行精准探测,还能够在夜间或复杂地形条件下提供可靠的火情信息,从而大幅提升了火灾早期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3]。此外,系统通过实时数据传输与处理,为指挥中心提供了决策支持,使得消防资源得以优化配置,降低了救援行动的风险和成本[7]。因此,这一技术框架在智慧城市消防安全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并为未来火灾防控体系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6.2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基于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的火灾早期探测系统在智慧城市消防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其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的引入将进一步增强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对热成像数据进行分析,以实现更精确的火源识别和火势预测[3]。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将使系统能够与其他智能设备联动,形成全方位的火灾监测网络,从而提高整体响应速度和协同效率[7]。此外,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这将有助于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实时监控与远程操控。未来研究还应关注如何降低系统成本、优化飞行路径规划以及加强数据隐私保护,以推动其在更多场景中的广泛应用[3][7]

参考文献

[1]张宝玉.无人机在消防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应用[J].前卫,2024,(2):234-236.

[2]周丛林.无人机在消防灭火救援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23,(20):82-84.

[3]刘亚威;敖佳钰;唐梦玲;赵烨;郭昕曜.智能化无人机火灾监测及救援灭火系统构建[J].滨州学院学报,2021,37(2):23-27.

[4]苏建.探究新型智能化设备在消防救援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3,21(9):111-114.

[5]刘飞宏.无人机在消防应急通信保障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4,(6):48-50.

[6]赵凡.无人机在消防灭火救援中的应用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2,8(9):78-80.

[7]董锟;徐文娟.消防无人机的应用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3,59(8):78-80.

[8]李宁;刘青;熊俊;董力文.基于无人机的火灾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火灾科学,2022,31(1):46-51.

[9]武毅哲.无人机技术助力消防灭火救援[J].防灾博览,2024,(2):54-59.

[10]刘英尧.无人机技术在消防救援中的效能及应用研究[J].森林防火,2023,41(4):139-143.

[11]周景鸿.无人机技术在灭火救援中的应用[J].今日消防,2024,9(3):45-47.

[12]李海军.无人机在森林草原防火预警中的实践应用[J].河南农业,2024,(6):52-54.

[13]李玉童.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消防,2023,8(1):49-51.

[14]陈果;项文波;柏庆文;王圣程.基于无人机的智慧消防系统建设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19(10):24-24.

[15]童长鑫;林金生.探讨新型智能化设备在消防救援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20,10(10):193-194.
作者简介:胡成龙(1969—),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安全工程。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ISSN:3079-9155 (Online)
ISSN:3008-0053 (Print)
所属期次: 2025.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为你推荐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