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化学作业现状
(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关心作业是否紧扣当天上课内容,能否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对所有的同学都布置同样的作业。但是学生时独立个体的个人,他们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同学对于化学的理解能力不同、化学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这是造成每位学生在化学试卷上的分数不同的因素之一。教师忽略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基础上的个体差异性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着习题作业难以下笔,而另一部分同学做完习题却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以及思维的拓展。这种没有区别性的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发展都难以体现其应有的促进作用。
(二)目标不明确
布置作业是每一门科目的教师都需要进行的一项任务,一些专业素质不强的高中化学教师看到别的科目教师布置了诸多作业,自己也出于一种“跟风”的心态布置大量的作业,这些盲目布置的作业对于学生的训练并没有针对性,反而会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而高中生所要面对的科目众多,且其难度较大,这些科目每一门都会有对应的课后练习作业,加在一起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因此当一些教师盲目的、没有针对性的布置大量作业时,很多学生会在心底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影响学生对该科目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进行化学的深化学习是不利的。
二、提升高中化学作业质量及效率的措施
好的作业布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做题过程中巩固知识、锻炼思维方式,而不好的作业布置方式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难以起到作业应有的锻炼作用,甚至引发学生的疲倦心理。因此,探索良好的化学作业设计形式以及内容是每位教师都应该进行的。
(一)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从小受到的熏陶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基础知识掌握度不同,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在作业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对于基础知识较差的同学或者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书本翻阅查找相关知识点才能完成解题,但对于思维能力较好且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可能只需要一两分钟就能完成解题。当这种类型的题目大量出现的时候,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将会是巨大的作业负担,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则会很快完成,但在完成作业后,其很难在题目中获得知识的锻炼以及化学水平的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这一现象,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的学生的做题能力以及题目对其的锻炼效果。例如讲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这一内容时,其中包含很多以前细小的知识点,教师在进行课后巩固练习布置时,可以对题目进行分题设计,将众多繁杂的知识点抽丝剥茧的剥离开来,设计成为多个小题。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顺着题目脉络一步一步的对题目进行解答,当最后较难的问题难以解答出来时,由于前面已经完成了几个小题的解答,他们也不会灰心。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在较难的答题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以前的知识以及新学的知识,并且在解题过程中完成对于重视的综合应用,提升其解题能力并开拓其化学思维。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作业布置时,除了根据学生个人情况进行作业谁,也应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青春期的小孩大多敏感,根据个人情况及能力进行作业的不同设计出发点是为了学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但是一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教师这是基于学习成绩的区别对待,进而在心底滋生诸多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心态,甚至可能在高中这一敏感时期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把握住各方平衡,以平和、隐蔽的方式对题目进行设计,以尊重学生敏感的自尊心,同时满足习题训练效果。
(二)紧扣课堂,使课内课外紧密连接
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考虑学生需求与教学需求,随意的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这种不成体系的作业布置形式难以让学生得到科目知识的体系化训练。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了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内容,课后却布置了实验化学中的习题。这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巩固。做题的过程也相当于对知识进行运用与实践,这会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发现运用刚学习的知识能够快速有效的对习题进行解答,也会增强学生对于解题的兴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课堂听讲的重要性,这对于构建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也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而学生在课后进行与课堂内容不相关的习题训练时,很容易由于对于知识的不熟练或者遗忘而难以解开题,这使得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翻阅以前学习的内容对题目进行解答。高中的学习时间对于每一个高中生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当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才完成这一作业时,学生会认为这门科目太费时间了,在心底产生厌倦心理。另外,当学生花了大量时间查找知识点也没有做出题目时,更会内心烦躁,认为自己沉没成本已经付出了,题目却依旧没有完成,进而很容易对该科目厌烦。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结合课堂所讲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作业布置,以防出现以上情况。
(三)设计一定的探究性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不一定局限在纸和笔上,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形式的问题,这对学生来讲不再是纯粹的任务,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习题训练,对学生化学学习的高效性和趣味性有更重要的发展作用。所以这种探究的问题形式也可以作为有效的作业设计的一种,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总结化学学习的经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概念。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金属铝和它的化学物的性质”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学生需要自行探索的内容有很多,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作为课前作业来给学生布置下去,这是对新课的预习内容,也是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需要重点探究的物质有五种:Al、Al2O3、AlCl、Al(OH)3、NaAlO2。这些物质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学生非常扎实掌握的内容,可能学习过程当中会遇到问题,但是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果利用绘图的形式会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因此,实际的作业设计当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来积极思考,并且把这些物质发生的反应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一一罗列出来,然后让学生利用图形绘制的方法构建更加清晰的知识结构,这对学生的理解有更重要的作用。
作业时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好的作业布置能够对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结合科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对化学作业进行合理、有趣、创新的设计,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小金.高中化学作业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蒋林居.高中化学作业多样性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9(47):35-37.
[3]周战新.高中化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0(67):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