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研究背景:在现代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运营中的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对员工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例如,2017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3万起,死亡3.8万人,虽同比下降,但绝对数字依然惊人[1]。化工、矿山等高危行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4]。在此背景下,企业安全文化作为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研究表明,良好的安全文化能够改变员工的安全理念和意识,培养安全行为习惯,从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5]。因此,构建和完善企业安全文化已成为保障员工安全与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这一机制的合理性,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现有文献主要关注安全文化与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但对于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实证研究更为稀缺[3]。通过系统分析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具体影响路径,本研究将揭示安全文化如何通过价值观引导、制度规范及氛围营造等方式促进员工的安全行为[5]。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安全文化理论体系,还能为企业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策略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水平。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企业安全文化概念界定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以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为目标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的总和。其内涵涵盖安全价值观、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等多个层面。安全价值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体现了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基本态度;制度文化则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规范性框架;而行为文化则是企业员工在安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的具体行为模式。[2][7]
2.2 员工安全行为概念界定
员工安全行为是指员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遵循安全规程、参与安全管理活动以及表现出对安全环境的积极承诺的行为集合。具体而言,员工安全行为可分为安全服从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两类。安全服从行为强调员工对现有安全规章制度的遵守和执行,而安全参与行为则体现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提出改进建议等积极行为。[1]
2.3 相关理论回顾
社会认知理论为研究企业安全文化与员工安全行为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受到环境因素和心理认知的双重影响,其中心理授权作为中介变量在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中具有关键意义。此外,互惠安全文化模型进一步指出,主观心理因素、可观察的安全行为及客观情境特征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理论为深入探讨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5]
3. 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
3.1 价值观层面的影响
积极的安全价值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能够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认知。当员工内化企业的安全价值观时,他们会将安全视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或要求[13]。这种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员工的行为选择,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循安全准则,从而减少因疏忽或侥幸心理导致的不安全行为。例如,安全文化所倡导的共同安全价值观可以帮助员工形成积极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实现安全文明生产[13]。
3.2 制度规范层面的影响
合理的安全制度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明确的行为框架,是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如《班组安全管理基本规章制度》中的班前礼仪管理规定、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等,企业能够约束员工的行为,促使其形成安全行为习惯[2]。这些制度不仅明确了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义务,还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强化了对安全行为的激励与监督,从而有效减少了违规操作和事故发生概率[2]。
3.3 氛围营造层面的影响
良好的安全氛围对员工的安全态度和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个充满安全文化氛围的工作环境能够增强员工之间的安全交流与互助,使员工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安全活动中[3]。例如,通过班前会、安全培训等活动,企业可以营造一种关注安全、互相提醒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有助于员工建立并形成自觉的安全行为准则,进而提升整体安全水平[3]。此外,安全氛围还能激发员工逐步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更好地履行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人的安全行为[13]。
4. 实证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
为全面探究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类型与规模的企业作为样本。这种多样化的选择旨在覆盖不同行业特性及组织环境,从而提升研究结果的普适性与代表性。具体而言,样本涵盖了化工、能源及金属矿山等高风险行业,同时包括大型国有企业与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文化建设程度以及员工行为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能够充分反映安全文化与安全行为关系的复杂性[1][4]。此外,样本企业的规模分布也较为广泛,从小型企业的百人以下到大型企业的千人以上,以确保研究结论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4.2 数据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以多维度验证安全文化与员工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问卷调查是主要的数据收集工具,参考现有文献中的成熟量表设计问卷内容,涵盖安全文化的三个维度(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员工安全行为的两个维度(安全服从行为与安全参与行为)[5]。问卷发放对象为各样本企业的基层员工与中层管理者,旨在从不同层级获取全面的数据。实地观察则通过对企业生产现场的直接考察,记录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安全行为表现,如是否佩戴防护设备、是否遵守操作规程等。此外,深度访谈被用于补充定量数据的不足,通过与安全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的面对面交流,进一步了解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对员工行为的具体影响[3]。
4.3 统计方法选择
为验证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运用了相关性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相关性分析用于初步探索安全文化各维度与员工安全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揭示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模式[4]。在此基础上,多元回归分析被用来进一步检验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员工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并量化其影响强度。此外,结构方程模型(SEM)也被引入,以构建并验证安全文化、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路径[3]。通过上述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本研究能够系统地验证假设模型,并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5.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5.1 数据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样本企业安全文化与员工安全行为相关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展现出数据的基本特征。研究选取了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作为样本,以确保数据的多样性和代表性。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企业安全文化各维度的均值和标准差存在一定差异,这表明不同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性[4]。此外,员工安全行为的相关指标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反映出员工在安全服从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上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初步统计结果为后续深入分析提供了基础。
5.2 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关性分析旨在揭示企业安全文化各维度与员工安全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理念推广度与员工安全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安全制度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则较为复杂,部分维度呈现负相关关系[3]。这一发现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安全文化不同维度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多重影响机制。同时,工作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在安全文化与员工安全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到安全行为的路径上具有部分中介作用[4]。
5.3 回归分析结果
回归分析用于探讨企业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员工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从而验证影响机制的合理性。研究结果显示,安全理念推广度和安全物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安全制度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则因具体维度而异[1][4]。此外,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解释力,特别是在安全理念推广度到安全行为的路径上,工作满意度表现出完全中介作用。这些结果不仅支持了理论假设,也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实证依据,表明通过改善安全文化和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可以有效促进员工安全行为的改善[3]。
6.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问题与改进策略
6.1 存在的问题
基于实证研究,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部分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表现为在投入上财力投入多而人力物力投入少,且运作时乏力,难以持续进行[8]。其次,企业在对业绩或安全工作总结时,往往仅关注事故率,而忽视了未遂事故或其他反复出现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影响,导致安全问题未能得到全面解决[8]。此外,管理层提出的安全文化建设措施计划常因一线员工重视不足而滞留在管理层,甚至遭到抵制,影响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8]。最后,一线主管虽具备较高的风险辨识能力,但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度不高,也未受到足够重视,从而削弱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8]。
6.2 改进策略
为提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需采取针对性策略。一方面,应加强安全培训,通过教育、宣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2]。例如,制定并实施《班组安全管理基本规章制度》,包括班前礼仪管理规定、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等,以规范员工行为[2]。另一方面,完善监督机制,将行为管理作为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水平过程中的有效监控手段,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8]。同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带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聚焦行为认知,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程,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2][13]。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系统探讨了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安全文化在价值观、制度规范和氛围营造三个层面上对员工安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积极的安全价值观能够引导员工树立正确安全认知,从而自觉遵循安全准则;合理的制度规范可以有效约束员工行为,促进安全行为习惯的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则通过增强员工间的安全交流与互助,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态度与行为水平[1][3]。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上述机制的合理性,并表明企业安全文化各维度与员工安全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些成果为理解企业安全文化与员工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强调了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7.2 研究展望
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若干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向。首先,不同行业的企业因其生产特点和安全需求的不同,可能存在独特的安全文化构建模式与影响机制。因此,未来研究可考虑针对特定行业展开深入分析,以揭示行业特性对企业安全文化与其影响机制的调节作用[5]。其次,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其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日益凸显。如何将新技术融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并评估其对员工安全行为的促进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此外,个体心理因素在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探讨,后续研究可结合心理授权理论等相关理论,进一步挖掘这一领域的研究潜力。
参考文献:
[1]王妍;赵瑶.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基于江苏省化工企业的实证研究[J].学海,2020,(6):45-50.
[2]王彬;邓皓文.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2024,42(3):188-191.
[3]梅强;张超;李雯;刘素霞.安全文化、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关系研究——基于高危行业中小企业的实证[J].系统管理学报,2017,26(2):277-286.
[4]方叶祥;秦龙;张琳;汤卫林;曹新宁.安全文化、工作满意度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19(6):2022-2032.
[5]史秀志;丁春胜;秦亚光.金属矿山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J].黄金科学技术,2021,29(4):593-601.
[6]刘林;梅强;常志朋.国内70年来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发展阶段、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3):1-12.
[7]张恩波;张忠;夏颖;胡斌;李婧;耿婷.基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安全文化建设系统化研究[J].浙江冶金,2021,(3):1-6.
[8]宋银芳.行为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机电安全,2022,(9):33-36.
[9]谢宏;杨蕴琪.安全行为影响机制的SD流图表示[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15(1):82-87.
[10]何昌原;张鹏;李驰原;王乙程;刘昶.中国安全文化学研究热点与演进:基于2010—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5):152-159.
[11]项智刚.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39(11):99-100.
[12]张爱祥;房茂伟;张民;闫百祥;王禹;彭程程.“鲁·超”四维一体安全文化体系 赋能山东特超高压电网安全[J].企业界,2024,(9):70-73.
[13]梁波.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关键[J].陕西煤炭,2011,30(1):114-115.
[14]张泉.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0):42-44.
作者简介:林成虎(1986—),男,汉族,青海西宁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安全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