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作为学科教学责任人,需要明晰问题导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并基于现实教学情况,研究可行的教学策略,借助问题导学法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问题导学法的特征
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实施手段,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点所在,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化,各种新型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问题导学法便是其中一种。该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能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深入分析、思考,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此同时,问题导学法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区别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融入学习活动中,避免陷入“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教学困境。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深入剖析和发挥学生的优势,使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研究讨论,并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构建生机勃勃的数学课堂。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问题导学法最为显著的教学特征便在于引导性,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接受程度,找出学生疑问点,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提高其学习效率,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理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教师能否合理且恰当提问有直接关系。问题导学法中的问题何时提出也与时机的选择有直接关系,教师对时机的选择和把握力度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取决于当前的教学现状,因此具体问题导学法可以取得什么程度的教学成果,应因“时”而定。
例如,在教学“直线平行的条件”时,教师可选择恰当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结合“三线八角”识别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同位角,同时在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中,掌握利用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知识判别直线平行的结论,从而解决一些问题。从教学任务中可以看出,本堂课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内化理解。此时,教师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提问时机。比如,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此时提出的问题要倾向于激发学生知识学习兴趣,所以导入环节这个教学时机选择很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此时提出的问题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应在知识讲解结束后直接提出问题,便于学生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回忆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从而体会独立思考的意义和乐趣,形成数学学习自信。在课堂教学总结环节,教师提出问题,此时提出的问题应体现总结性和概括性,便于学生在问题思考中梳理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可以从问题解答中明确学习重点。总之,合理恰当的提问,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前提,更是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取得成效的基础,教师需重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在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应用问题达成教学目的。
(二)组织合作探问,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也有一定关联。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需要配合一定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需要保持一致,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问题导学法强调以生为本,那么选择的教学手段也应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合作探问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借助集体智慧完成知识的理解与提高,形成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 “同底数幂的乘法”时,教师应用问题导学法与合作探问教学手段联合教学,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组织开展后续教学任务。教师可依据初中生年龄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人数相当,差异不大。确定好小组成员后,教师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思考,在合作探究问题过程中,组内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想法与见解的碰撞中形成新的想法和见解,继续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的再思考与再探索,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知识的探究深度,更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锻炼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问题,确保学习有效性
问题导学法搭配一定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也能确保学生在后续结合实际情况时合理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以提高整体应用成效。当前,很多智能教学软件对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原本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为生动形象,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氛围更为活跃,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明显有所提升,这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验证。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可以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情境化数学问题,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三、结语
面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更高教育标准,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积极探寻数学教学的优质方法和策略。其中,问题导学法是调动学生课堂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交流、探索,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2021(15):289-290.
[2]何立清.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20(16):151.
[3]李志敏.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才智,2020(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