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生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刘承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承国,. 创新学生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 应用化学学报,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209.
摘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形式。这对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化学科学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根据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对创新实验教学法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209
基金资助:

引言

在初中化学中实验是点睛之笔。只要教学得当,可以达到初中化学教育质量的“升华目标”。然而,在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可以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这就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提示来一步步完成实验步骤,不能自主探索和实践学习,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的发展。

一、开展自主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做实验

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主体性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支柱,也是实现学科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干扰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指导。例如,开展“制氧”化学实验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制氧化学反应式,设计化学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和仪器,然后进行独立验证,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化学实验的效果。举例来说,在做“氧”化学实验前,学生可事先使用各种材料,如铁、酒精灯、水箱、试剂玻璃、汤匙、高锰酸钾,准备棉花、导管、橡胶塞。仔细阅读化学实验知识,认真思考,了解制氧实验的具体原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对化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验的具体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

二、开展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动手做实验的兴趣

趣味教学是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学习理念相一致的教学理念。通过培养对教学过程、内容、方法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去,从而达到更深的思考和有效的学习,那么,如果能够将有趣的教学理念引入初中化学研究的框架,做一些有趣的实验,那么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应注意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喜好和兴趣;根据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心理特点,灵活灵活地为学生创造有趣的实验化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实验化学的质量和效率。

比如,在初中化学课中,有趣的演示实验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进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相关化学实验的兴趣。举例来说,你可以将一些液体滴在带有棉球的金属丝上,然后将相关液体倒入一个小瓶盖中,放置在靠近电线的地方,再盖上一大杯。这时候,学生们就会发现棉球突然变成红色。假如同学们好奇,老师就能抓住这次机会问:“你现在知道棉球变红实验的具体原理了吗?”“铁树真能开花吗?”化学演示实验中有趣的操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讲解硫酸铜溶液与铁液反应的化学知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好[2]

三、开展生活化实验,培养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

生命与知识是不可分的,化学实验也不例外。只对理论水平较高的学生讲授化学实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化学知识的适用性,也不能促进化学基础的发展,更要依靠中产阶级的实际生活。应从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适应性入手,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实验能力。

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一些“水的净化”的化学知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直观地介绍纯化水的具体净化过程,让学生认真思考、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果。学生透过这一动态直观的影像,有机会展示这部分化学意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具体的清洁过程,并分析其与日常生活中一些清洁方法的异同。

三、化学实验要强化操作演示

教学示范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演示,掌握学生对具体实验过程的理解,从而为实验操作做好准备。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中学实验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重理论、重实践。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在当前,这是不切实际的,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举例来说,以铁素体硫酸盐反应为例,学生可先在台上完成实验演示,再由教师进行示范,以确保实验技巧和实验细节直观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好地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基本实验技能逐步提高,最终达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学生: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目的和结果。教师还要注意实验的规范化,正确使用必要的药物和仪器设备。

四、构建情境设疑,提升综合素养

科研以问题为起点,以问题为出发点,真实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积极地利用现有知识,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为此,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运用特殊的应用情境,结合操作规范和实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是有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以传授知识、演示实验、观察实验、总结实验结果、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以知识转移为重点的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性。学员通过化学科研活动,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以及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探究式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研究性实验培养科研创新意识。老师能提出与实践有关的问题。

五、增强合作交流,发展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基础。为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不在于简单的记忆和模仿。自学与合作交流是他们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小组在联合实验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思考问题,促进实验探究能力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初中生是化学知识系统学习的第一阶段。所以,在编织实验活动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实验操作能力等因素,确保:在实验教学中经常采用合作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拿“二氧化碳制取”做一个实验为例。课堂上,小组师生将共同探讨二氧化碳产生的理论方法、实验内容及预防措施。对预习结果进行解释,教师会详细解释,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实验理解。接着,组织各小机构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教师以引导和帮助的方式参与到小组织的工作中,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所以,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实验,和同学一起完成探索。通过实验后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合作研究使实验教学更加有趣,参与感强,实验后可以获得成就感。

结语

总之,作为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培养化学核心能力的唯一途径。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运用自主实验、趣味实验、生活实验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彩玲. 创新学生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20(12):57-58.

[2] 雷旺兴. 创新实验设计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8):86-86. DOI:10.3969/j.issn.1673-0410(x).2016.08.09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