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种高效教学策略,主要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而初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学习。
一、在初中化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化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使用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对初中化学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化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分析化学问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对化学教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现象,利用生活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化学知识,明白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
其次,生活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结合生活现象开展化学教学,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他们了解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理,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生活现象的认知能力。
二、初中化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生活化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使用的一些物质都是经过一定的化学工艺制作而成的,如不锈钢水杯、玻璃制品等。可以说,化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巧妙应用,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物质存在的普遍性,认识到化学物质给人们实际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实现其化学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更加强烈的兴趣,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化学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金属材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哪些金属呢?这些金属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的呢?”问题一提出,立刻有学生回答:“金、银、铜、铁。”有学生补充:“生活中金和银主要是被制成各种首饰,而剪刀、文具盒等都是使用铁制作而成的。”教师:“回答得非常正确,但是为什么人们不用金和银来制作剪刀或者是文具呢?”学生回答:“因为金和银太贵了。”教师:“除了价格,还有其他的原因吗?”学生沉默。此时,教师可以导入教学内容,拿出多种小块金属分给学生传阅,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从颜色、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多个方面对金属材料加以观察和分析,并总结不同金属的性质差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不同种类的金属的性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它们的性质直接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投入对金属的观察中。在对不同种类金属的观察和对比中,学生对金属材料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借助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展开化学教学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化学物质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化学实验的探究中,教师可以应用学生所熟悉的各种物质开展实验,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并锻炼学生的化学能力,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初中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拓展和构建化学思维。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使其充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在完成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经历,询问学生是否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过胃酸的症状,或者是看到别人出现过这种症状。有的学生表示经历过,而有的学生表示没有。紧接着,教师继续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我们吃什么药呢?”学生不明所以,这时,教师给学生展示胃药的说明书,指出胃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氢氧化铝,并向学生解释:“我们之所以会胃酸,是因为胃部酸性物质分泌过多。胃酸的主要成分为氯化氢,是一种酸性物质;而胃药中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是一种碱性物质。我们在出现胃酸症状后吃胃药,胃药中的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氯化氢会在胃部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铝,达到缓解胃酸症状的作用。”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使其理解到底什么是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发生的条件、参与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分别都是什么等,进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同时,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各种化学知识的存在,并应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培养自身的化学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中。这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还是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教师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更是得以广泛应用。除了利用这种方式开展化学知识教学,教师还可以应用这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化学活动,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完成化学实验或者是验证化学规律等,在实现对学生思维拓展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生活化化学作业的布置,能够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活动都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深入交流讨论等方式,感受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锻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的布置不应仅仅局限于做题,而应该走出课堂,作为学生课后学习的助推器和学生学习成长的生长点,使学生实现对化学知识更加得心应手的应用,发散学生的化学思维,锻炼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融入,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使其学会应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各种问题,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惠恒松.探究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20(08):77.
[2]李成梅.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