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农产品农药残留作为农药使用后残存在农作物上的各种有害物质,虽然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危害,但由于当前农业生产对农药仍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很难完全杜绝对农药的使用,因此要想解决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还需将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的具体标准明确下来,同时以这一标准为依据,利用各种化学检测技术来有效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将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而对于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化学检测技术的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1 化学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1.1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对易挥发、不分解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的色谱技术,其应用范围非常之广,目前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一般来说,运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农药残留检测,通常需要选择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提取方法(如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对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进行提取、纯化、浓缩处理。完成对残留农药的处理后,还要根据农药类型的不同来选择检测器,确定最终的农药残留量检测结果,以免检测结果收到检测样品中干扰物的影响[1]。例如电子捕获检测器灵敏度与选择性较高,主要用于有机氯、三唑酮、百菌清等类型农药的残留量检测;氮磷检测器属于专用检测器,虽然灵敏度同样非常高,但应用范围仅局限于氮、磷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农药。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气相色谱法具有着分离效率高、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能够用于大多数情况下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同时对检测成本控制、检测效率提升也有着很大帮助,但由于其无法直接给出定性检测结果,且难以对无机物及易分解、高沸点有机物进行检测,因此在应用上同样存在着一定局限。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指流动相为液体的色谱技术,有效弥补了气相色谱法在适用范围、分离效能提升、样品回收等方面的不足,不仅能够消除样品挥发性、热稳定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还能够灵活选择固定相,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提高分离效率,目前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同样有着很多的应用,尤其是在对分子量大的离子型农药进行检测时,更是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当然,由于不同类型农药的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实际工作中,同样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农药来选择合适的检测器,例如利用荧光检测器,可检测出各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残留量;而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则可以将农产品中三唑类农药的残留量确定下来。
1.3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光谱法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定量检测技术,能够借助紫外光或可见光来对样品原子进行辐射照射,之后再利用样品的原子吸收光谱来完成分析物浓度检测工作,目前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主要用于对微量组分及重金属的残留含量检测[2]。例如在对葡萄中铅元素含量的检测中,就需要先将试样取出并进行灰化或酸消解处理,之后将处理过的试样注入到专业仪器中(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等),电热原子化后确定吸收振线的具体数值,同时确定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铅含量间的关系,与标准系列进行对比,最终完成铅元素含量的定量分析。
1.4 极谱法
极谱法属于电化学检测法中的一种,通常需要通过观察电解过程、绘制极化电极电流-电位曲线的方式,将将被测物质的具体浓度确定下来,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常用于对金属元素残留量的检测。例如在蔬菜、水果等可使用农作物的质量检测中,通常就需要利用极谱法来确定样品的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另外,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由于极谱法的分析测试方式比较特殊,因此其准确性、选择性、使用连续性等均比较突出,适用范围也是相对较广的。
1.5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是当前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段之一,能够以农药靶标酶-乙酰胆用碱酯酶的受抑制程度为依据,实现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情况的定性检测,相较于其他检测技术方法,在检测速度上具有着比较显著的优势。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通常只需对待检测农产品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并将预处理得到的样品提取液与特异性抑制胆碱酯酶混合在一起,就可以迅速判断出其中是否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农药,整个过程十分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酶抑制法的灵敏度与检测过程中使用的酶以及显色反应时间、温度等条件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需注意对酶进行合理选择,同时把握好检测实验的显色反应时间及温度条件[3]。
2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多残留检测成为主流
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各类化学检测技术虽然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农药的准确检测,但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对各类农药的依赖性较强,农产品中往往可能会有多种农药残留,因此要想为提高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整体效率,通常还需利用各种化学检测技术进行农药多残留检测。例如利用常见的气相色谱法,就可以同时实现对多种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将农产品具体的农药残留情况迅速确定下来[4]。虽然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水平仍有待提升,但随着各种化学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农产品的农药多残留检测,必将会成为农药残留检测的主流。
2.2 检测前处理更受重视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有效,不仅会受到各项化学检测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检测前的各项处理工作有着直接关系。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检测设备的大量引入,我国对于各项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虽然已经得到了较大提升,有些领域甚至还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但由于检测前处理工作的受重视程度并不高,所采用的处理方法相对落后,因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升仍然会受到一定限制。面对这一问题,当前国内部分检测机构逐渐开始着手对检测前处理的技术方法展开创新,而随着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检测前处理也必将会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受到更多的重视。
结束语:总而言之,针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对农产品市场规范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解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保证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有效性,则还需将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极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酶抑制法等化学检测技术有效应用到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来,同时把握好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从多残留检测技术、检测前处理等方面入手,对现有技术手段展开持续创新与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劲松.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探析[J].种子科技,2019,37(5):25-26.
[2]王一凡.化学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9(5):119.
[3]吴子彬,陈杏娟,吴丹淼.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推广应用[J].农家致富顾问,2019(22):155.
[4]李凤霞.化学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