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现代教学中,初中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掌握这一阶段的化学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本要求。初中化学知识的难度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增加,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由于分层教学恰好符合这一学习规律,所以将这一教学策略有效地运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必要。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大部分还采用统一授课的形式,将化学理论知识无差别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一味被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和基础的不同,以及每个学生之间都无可避免地存在智力或非智力因素影响,即使在同一种教学方法下,每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及学习成果都不尽相同,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也千差万别,这造成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1]。传统教学的统一授课,制约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进一步探索,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在追赶教学进度时感到吃力,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分层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一)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对于整改存在缺陷和弊端的传统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分层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化学学科的理论性优势也能得到更好的展现,推动了初中化学教学挣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
传统初中教学模式中,应试教育理念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这样落后的教育理念不符合社会发展和不断进步的人才需求形势。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初中化学教育与教学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形势。
(三) 能更好的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分层教学有效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能够革新现有的教育模式,为传统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生命力,明确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延伸到了课堂以外,所学习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让不同水平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开阔视野,发散思维。
三、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的合理性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分层教学的质量,因而必须按照相关的原则和要求来完成学生分层。为充分确保学生分层的合理性,化学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主动了解学生,不仅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明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来说,化学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将学生分成 A、 B、C 三个层次,但这一层次不能处于固定状态,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去适时合理地进行调整。要严格防止出现“温水煮青蛙”的情况,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给优等生和学困生均添加一些学习上的压力,让他们尽早感知到中考的压力。
(二)课堂探究分层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使用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教师把控不到位,就可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难以获得较强的化学学习体验和成就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使正常的课堂秩序受到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秉持分层互动的原则,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继而慢慢实现自身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随着学习体验的不断加深,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感悟,这就是良好的核心素养培育基调。
例如,以“氢气”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为例,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引入神舟七号发射的视频,此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如针对基础级别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看到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感受?这里将氢气作为燃料利用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继而引导学生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谈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针对中等级别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觉得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怎么书写,其中能量转换是怎样的?”针对优秀级别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谁能通过火箭升空中氢气的反应推导出水的组成?”很明显,实际的问题是分层的,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提问,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在此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化学体验是不同的。在设计实际随堂练习时,化学教师要秉持这样的分层原则,基础题给予基础级别的学生,提高题给予中等级别的学生,应用题给予优秀级别的学生,循序渐进,慢慢推动,确保实际问题的引导由浅入深,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都能进入更加深刻的状态[2]。在实际教学中,当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时,实际化学课堂的交互性便处于理想状态,这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思维是很有价值的。分层交互的好处就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反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反馈使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
(三)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点,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点。为此,作业分层也必须纳入分层教学的体系中。具体来说,在作业分层过程中,化学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课后作业[3]。但总的来说,按照 A、B、C 三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 C 级别的学生去练习基础题,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点,反复琢磨和深化知识点。对于 B 级别的学生来说,要在基础题的前提下加强难度,尝试去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安排一些实验性质的作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知识点。而对于 A 级别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突破,作业的设置要确保量少、思考空间大,创新意识强,引导学生更多地去思考,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四)评价分层
合理、科学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肯定,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困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对中间学生在保留其优点、挖掘其潜力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激励的方式找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优生采用零失误的对比评价,让其实现自我完善,达到超越自我的目标。
四、结语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它符合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满足不同情况学生的需求,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差异来进行教学,最大限度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应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方面,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升了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远利,黄艳春,何志峰,等.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教学实践研究[J].江西化工,2020,148(2):79-80.
[2]徐会琼.分层递进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8(24):254-255.
[3]王锋.核心素养的达成需要教学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以初中化学学科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