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黄舒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舒敏,. 浅谈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J]. 新材料,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8019.
摘要: 在初中历史考试中材料题是一种重要的综合性主观试题,其主要考试目标是验证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历史材料的个人解读能力,因此十分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中分数占比较大,对于学生历史学科的考试成绩影响较大。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能力
DOI:10.12721/ccn.2021.158019
基金资助:

引言: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时,主要是结合题目所规定的答案为学生进行讲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学会阅读题目中的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许多学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往往会先看一遍材料及设问,然后带着设问再重新看一遍材料,接着再进行解题。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解题方式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材料的内容,但也更耗费时间。在平时做练习时,由于时间充裕,通过这种方式解答材料分析题是可以的。但在中考这种分秒必争的环境下,通过这种方式答题会浪费许多时间,造成阅读和答题的效率低。为避免出现阅读和答题的效率低的现象,我们应改变读题的步骤和方法,学会快速阅读材料。当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时,能够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使阅读变得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因此,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可以先看试题的设问,然后再去阅读材料。

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1933 年与 1929 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 1 /3 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 2 /3。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方法?

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可以先看试题的设问,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通过阅读设问,我们可以发现,本题第二问可以直接调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回答; 第一问则需要结合材料回答。从“1929—1933 年”可以看出这次经济危机的时间长; 从“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可以看出这次经济危机波及的范围较广; 从“1933 年与 1929 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 1 /3 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 2 /3”可以看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破坏性较大。

二、注意材料中的特殊符号,提高答题效率

解答材料分析题时,我们要注意材料中的一些标点符号,如省略号、分号、破折号等。这些符号在材料中是有一定意义的。如: 省略号能省略部分材料内容,分号能直接影响材料的层次,破折号能总括性说明、补充说明、引出对事情的原因的解释,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看到省略号,要根据试题的具体情况分析省略的内容省略的是与试题设问无关的、不重要的内容,还是解答设问的关键内容。因此,学生在实际答题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材料中的特殊符号,从而更好地提高答题的效率。

例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

———摘编自《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什么思想? 据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呈现出的特点。

这则材料中有两处省略号。通过阅读设问,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省略号省略的材料内容对解答本题中的两个问题没有任何影响,而第二个省略号省略的材料内容,是解答第一问的关键。

三、快速搜集阅读材料的关键信息,提高解题质量

历史材料题的答案和解题方法基本存在于历史材料中,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快速搜集阅读材料的关键信息,对阅读材料信息的关键进行全面规划与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材料重点。并且教师的教学必须要细致入微。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历史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并不知道什么是阅读材料的关键信息,那么教师就需要结合多元化的题目为学生总结关键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首先对这几项内容加以关注。材料题的关键信息一般包括具体人名、地名、时间;如果材料题描述的是一项历史事件,那么则应当注重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部分材料题中会出现一定的提示和注解。提示和注解的出现一般都是具有其特殊意义的,所以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读题过程中注意这些提示和注解内容。同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这些关键内容并不是说在每一道历史材料题中都会出现,部分历史材料题可能会出现其中的几项,甚至会全部出现,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例题来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且历史材料题还需要考核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所以历史材料题中必然要与学生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对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不可能全部记忆并掌握,此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梳理历史课本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让学生从知识网络中去搜集与之相关的内容。

以以下材料为例:“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者行使法律实施之超越权利是非法权利。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及超越权利为非法权利。问题:谁的权利受到了限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首先观察问题,问题的答案是一个具体的人或者职位,那么就说明在阅读材料时,需要关注材料中所出现的人物。而材料主要讲的是国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并且规定了国王没有废止、停止法律的权利。这样就可以很明确地分析出材料中主要是指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结论:初中历史材料题是初中历史考试中的关键题型,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答题,读懂题目、分析材料、总结材料关系,最后再进行答题,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才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以及历史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东懂.谈历史阅读课程与初中“材料型试题”解析[J].新课程导学,2018(30):5.

[2]方朝群.把握题型特点 理清解题思路——浅析初中历史材料论述题[J].山西青年,2017(13):148.

[3]严婷婷.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浅析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和技巧[J].时代教育,2016(24):185+193.

[4]胡德荣. 浅谈初中历史材料题解析[N]. 黔西南日报,2015-06-27(00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