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刘春桃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春桃,. 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 数学应用,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419.
摘要:
数学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年级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正逐步积累与提升,因此,应用题的教学策略需要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问题的实际背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题
DOI:10.12721/ccn.2024.157419
基金资助: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部分,应用题包含了数学计算知识,是计算知识的综合应用。应用题将数学学科与生活有效地连接,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了解更多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知道如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使用分层教学法。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的应用题要有区别。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的应用题要简单明确,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题目可以是:学校操场进行翻修,原本长50m,宽40m的操场,在扩建的过程中长增加了10m,宽增加了8m,求现在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基础类型的应用题只对学生的面积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求出目前操场的面积。针对中等生,教师可以在应用题中增加难度,将最后的问题变为:操场在翻修后面积扩大了多少平方米?这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适当地增加难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认为应用题过于简单。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题目这样改编:如果操场返修后的长度增加了10m,宽度增加了8m,操场的面积比原来面积增加880m²,求原来操场的面积?根据学生的基础针对同一道题,设置不同的难度,让不同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都获得成就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教师要与学生双向互动,提问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教师不能提低效率、无用的问题。提问时,教师根据题目设置不同的问题,如甲乙二人在公路上行走,甲每分钟走65m,乙每分钟走68m,两人在6分钟后相遇,求两地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解题时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式?如何计算两地的距离?并且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了解学生在解题时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拓宽学生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以下通过具体例子来探讨如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首先,要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当面对复杂问题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打开解题思路至关重要。以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例,题目如下:一个笼子里有一些鸡和兔子,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子各有几只?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解决。一种是设立方程,设鸡的数量为x,兔子的数量为y,根据题目条件建立方程组:x+y=35,2x+4y=94,通过解方程组得到答案。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假设法,假设笼内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为35×2=70只,比实际少了94-70=24只,而每只兔子比鸡多2只脚,所以兔子的数量为24÷2=12只,鸡的数量则为35-12=23只。这样的解题思路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还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对应用题的内容进行修改,通过增加难度或设置陷阱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质疑能力。例如,可以将题目中的单位进行转换或故意设置不一致,让学生在解题时更加细心。如题目:“一个水果店有苹果和香蕉共100千克,其中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如果店主将这些水果全部卖出,共得到260元,问苹果和香蕉各有多少千克?”在这个问题中,教师可以故意将苹果或香蕉的单价改大或改小,或者将总金额改大或改小,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题目的含义。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题目中故意缺少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解题时主动提出质疑,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中的条件,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需要首先设立变量,然后建立方程组或进行假设,最后通过计算得到答案。在解决涉及单位转换或缺少条件的问题时,学生需要更加细心地观察题目,找出其中的规律或矛盾,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应用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并且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题与现实生活相符合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方便学生计算。对此,教师先以学生的笔记本为例设置应用题,让学生测量出笔记本的长度与宽度,并让学生拿出面积为1cm²的纸片测量笔记本的面积,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设置应用题:教室内部需要铺设地砖,已知教室的长度为长8m,宽为5m,则教室地面的面积为多大?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对教室面积进行计算,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题理解能力。教师以此为基础进行改编:已知地砖是长度是80cm的正方形,将教室地面铺满需要多少块地砖?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与乘除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对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持。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司圣芹.论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1(8):72.

[2]娄方伦.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师版),2021(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