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背景
2019年7月30日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2021年3月17日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将财务管理专业调整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至2021级新生入学前未发布调整后的专业教学标准。
在缺少国家级、省级教学标准指导的情况下,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考虑行业企业需求、结合专业建设情况,基于“产教融合、专创融合、大数据融合、中高本融合、岗课赛证融合”五个融合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实践教学标准、教师发展标准、教学评价标准在内的专业标准体系[1]。
该专业教学标准体系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了指导方案,指明了教师发展和成长方向,并制定了对实施效果的反馈评价方法,在2021级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进行实施,实施过程中根据教育部于2022年9月5日发布的财务会计类职业教育专业简介进行了调整,目前实施时间已满2年。
二、实践评价
为跟踪反馈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各方主体对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情况,分析、评价学生成长情况和教师发展情况,以便适时修正专业教学标准,项目组参照陆海所提出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结合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确定了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最终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三、实践效果
(一)社会声望
1.招生效应
由于二级学院各专业的招生指标进行统筹分配,而2021年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尚未开展单独招生,因此评价指标中未考虑单招和录取人数,只比较了录取分数线和新生报到率,在这两项指标中,普通类首选物理的录取分数线有显著提高,普通类首选历史略有下降,新生报到率变动不大。
2.就业效应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于工作、创业、入伍、升本等,就业率由实施前的83.61%提升至91.88%,提高了8.27%,对口就业率由77.87%提升至85.13%,提高了7.26%,这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下的就业环境有所好转,另一方面表明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同时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也提高了4.58%。
(二)学生评价
1.毕业生评价
根据线下毕业生回访和线上调查问卷显示,毕业生对素质、知识、能力的满足度提高了4.63%,推荐意愿也有所增强,这与专业在加强实践教学和加大行业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上所作出的努力存在较大关联。
2.在校生评价
专业每学期期末均会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师、教材、教学、校园环境、校园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中发现经过系列教学改革,学生对于教学的需求从单纯的操作应用转向复合的业财融合,对自身的要求更高,同时对课堂评分和校园服务的满意度也更高了。
(三)教学条件
1.教学资源
(1)线上课程
已建设14门线上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3门、专业核心课8门、专业拓展课3门,实现了专业核心课线上课程全覆盖。线上课程参与学习人数共计398457人次;线上学习资源共3341个,资源类型包括微课、视频、动画、音频、文档、课件、图片等;题库数量共5926道。已有10门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认定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实训室建设
在增强实践教学、加强虚拟仿真学习的需求下,专业建立了数智财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财务共享中心实训室、大数据分析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可同时供1507人进行财务会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大数据财务分析与可视化、数智沙盘实训、财务机器人等多项实习、实训项目,并已立项省级数智财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省级智能财务共享中心生产实践项目。
2.师资队伍
2021年起新进教师13人,晋升教授1人、副教授4人,由于新进教师部分尚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双师型教师比例有所下降。自2021年起团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包括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3本,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主持省级课题5项,教学能力比赛获省级二等奖2项,教师技能竞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已立项湖南省“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四)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过去重核算轻管理的专业设置和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调整了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遵循“岗课赛证融通、行业套餐组合、能力素养递进、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2021级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被评为湖南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秀等级,并于2023年5月通过现场考察。
2.人才培养过程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的要求,课堂教学由侧重“岗课赛证融通”逐步转向“业财融合+四流合一”的课堂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对于企业业务的掌控和管理,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从单一、片面的财务角度上升到企业整体的高度;实践教学由“三三五”实践课程体系扩充到“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标准、实践内容、实践平台、实践资源、实践评价等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了补充。
3.学业评价
在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对知识满足度提高了6.56%、能力满足度提高了5.74%,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提升了5.4%,学生技能竞赛成绩也取得了国家级一等奖的突破,但由于省级技能竞赛赛项减少,省级获奖数量有所下降。
(五)总体满意度
1.内部满意度
根据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境等较为满意,认为学期学时安排可以更均衡,整体满意度从96.72%提高至92.28%;教师对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标准等较为满意,认为课程课时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体满意度从95.59%提升至97.53%。
2.社会满意度
行业企业反馈称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上的水平较高,工作中能够服从安排、吃苦耐劳、善于沟通,基本满足单位的用人需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从92.71%提升至95.63%。此外,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的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社会对专业的评价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中融入财务行业最新业务要求和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实现职业能力标准向专业教学标准转化,同时提出专业教学标准是一个系统化、全方位的标准体系,应该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实践教学标准、教师发展标准、教学评价标准等系列标准,对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进行系统性指导和规范化管理,创新了教学标准体系。
其次,基于产教融合、专创融合、大数据融合、中高本融合、岗课赛证融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能力递进为主线,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理实一体化课程,同时开发岗课赛证融通系列教材、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标准实施真正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不断提升,创新了人才培养措施。
最后,在评价反馈方面,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时掌握专业教学标准的实施效果,能及时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调整和改进。但由于技术手段和资金的限制,对于评价可视化的体现稍显不足,目前学校已着手建设人事科研管理系统,预计在未来一年内可实现评价结果的智能化和可视化,更有效地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戴文琛.基于“五融合”的高职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路径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3,13(01):32-38+75.
[2]陆海.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Medical and Health Personnel Training[D].广西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戴文琛(1989—),女,汉族,湖南衡阳人,副教授,会计硕士,研究方向:会计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