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长久有效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整个社会对文化教育领域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并且国家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如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背景之下,教师要将信息化技术有效使用到教学中,不断完善发展自身的教学模式。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微课作为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微小”。其视频时间短,也更适合化学的教学特点,更有利于教师对化学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利用微课教学的作用
微课是一种指向明确、内容单一、简洁明快、灵活多样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能够非常精准地针对高中生的化学认知提供定向服务。因此,以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微课能够成为高中生进行化学认知的辅助,也能够成为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金钥匙,直接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微课能够帮助高中生进行课下预习,代替教师帮助高中生进行部分知识区域的探究活动,能够有效启迪高中生的认知思维和探究角度,进行方向导引。微课还能够为高中生提供真实可见、翔实有序的实验视频资料,因而能够有效帮助高中生在“见多识广”中积累充足的实验信息,能够为真正的实验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微课不仅能够实现高中生的直观认知,提供强烈的感官触动和心理触动,还能够有效辅助高中生的主体认知,直接助力高中生的成长。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微课能够给予高中生创设一个科技化、先进化、直观化和趣味化的化学认知平台,因而能够成为教师优化化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得力助手。
(一)开展翻转教学,提升认知起点
翻转教学是化学教学体系中的一朵奇葩,旨在实现高中生的课下自主学习与课上合作探究去解放高中生的认知手脚,推动高中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认知的准备阶段和实现阶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自己对教材内容的主观认知输送给高中生,以此实现对高中生的良性干预,切实提升高中生的课堂认知起点。
以必修一的“离子反应”为例:“离子反应”与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酸碱盐反应”内容一致,因而教师完全可以组织高中生针对“离子反应”进行翻转教学。首先,教师要让高中生进行课下预习,通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和借助“酸碱盐”知识基础去实现对“离子反应”的初步感知。然后,教师利用微课为高中生提供“复分解反应、盐类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络合反应”这四种非常具体的离子反应类型,以此帮助高中生对离子反应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高质量认识。最后,在化学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还要利用微课引导高中生对“复分解反应、盐类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络合反应”这四大离子反应进行深度探究和集体讨论,借助高中生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合力去有效整合个人的认知结果。
(二)开展视频教学,辅助实训认知
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辅助实验教学,提供实验视频,让高中生在“眼见为实”中高质量熟悉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借助强烈的感官触动和视觉体验去强化高中生的认知效果。这样,高中生在未来的实验教学中就会获得强大的信息支持,借助视频信息中的知识积累去指导自己的实验探究。因此,视频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强大辅助,能够高效促进高中生的信息积累。
以“萃取实验”为例:萃取实验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实验之一,虽实验难度不太大,但对高中生实验操作技术具有较高要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为高中生提供实验视频,让高中生借助实验视频去熟悉萃取实验的前后顺序、注意事项和技术要领。高中生要注意混合液体的总量不能超过分液漏斗容积的三分之二,还要注意用力振荡时不要忘了启动开关进行排气,更要注意将下层液体从下面漏斗口放出以及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直接倒出来。这样,高中生就会借助萃取实验视频提供的感官触动与视觉体验牢牢记住实验过程和操作要领,自然能够为以后真正的实验操作积累下非常多的认知信息和能力储备,直接助力高中生实验认知的高效开展。
(三)开展直观教学,满足认知需求
微课不仅能够借助视频辅助实验教学,还可以借助动画课件帮助高中生直观看到抽象复杂的化学反应,以此具化展现化学知识,提升高中生的认知效果。高中生虽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却仍然在化学认知过程中倍感枯燥乏味。因此,微课资源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使处于微观世界中的化学知识“无所遁形”,彻底满足高中生进行化学认知的主体需求。
以必修一的“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本部分内容也与初中化学具有紧密联系,认知难度也不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通过多媒体设备为高中生直观展现金属的物理通性,尤其是在金属光泽方面,能够让高中生留下深刻的直观认知印记。教师还可以借助一定的实验器材为高中生展示金属的延展性和传导性,让高中生直观看到不同金属的不同物理性质。另外,教师还要通过微课为高中生总结好金属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盐反应的潜在规律,如置换规律等。在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知识总结中,教师还可以为高中生提供铝、镁、铜、铁等不同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视频,让高中生亲眼看到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以及生成物颜色等。
(四)开展主体教学,释放生命活力
高中生不仅具有较高的认知力、思维力和合作力,而且还具有强烈的认知积极性和探究主动性,因而具有强烈的认知兴趣和探究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优化和指导高中生的主体认知与合作探究,并为高中生提供充足的认知空间、探究领域和合作契机,尽情释放高中生的生命活力。高中生思维开放,活力十足,因而只要教师善于引导,高中生就会欣然而往、全力以赴、快乐认知。
以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为例:“化学反应速率”这部分化学知识虽较为复杂,认知难度却并不大,因而特别适合高中生进行主体认知、集体讨论和合作探究,以此开发出高中生群体的智慧和团队合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内容去引导高中生针对“化学反应速率”进行主体认知和合作探究,并以此讨论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的具体影响,尤其是在“反应速度和反应效率”方面的实际影响。为了提升高中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合作探究效果,教师还要借助微课资源为高中生提供具体实例,让高中生亲眼看到不同外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速率,以此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
三、结语
总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微课应用于教学中有着显著的成效,并受到众多师生的推崇。将微课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地创新教学模式,因此就需要利用微课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红.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J].新课程,2019,480(4):133.
[2]李宏基.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81-182.
[3]米日姑丽·乌卜力.浅谈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J].下一代,2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