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文化自信是其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时太过于注重课本上的死知识,每个知识点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没有对知识点进行延伸,这样会导致学生形成惯性思维,不会对问题进行延伸思考。而好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质量,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对知识点拥有更好的吸收能力。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之中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其中,既可以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又能把传统文化渗透进学生的意识中,提高其各项素养,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融入的能力要求和情感价值
(一)传统文化融入对学生能力要求不高,以认识和理解为主
能力要求方面,在化学课堂融入传统文化过程中,学生主要以认识为主,占65%;分析和理解次之,均占13%;应用仅占9%。大部分传统文化融入不涉及化学学科核心知识,不包含学科问题,或教师未对要素背后所蕴含的学科教学价值进行挖掘,学生只需要简单了解传统文化或简单理解其涉及的化学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和高阶思维的培养。其能力要求和要素本身关系并不大,而更多地受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例如,同样都是围绕古代炼丹内容开展,A教师直接介绍葛洪记载的炼丹方法,讲述其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学生只需随着教师讲解进行浅层理解;B教师则分析炼丹步骤的一些关键信息,在提问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如高温加热氧化汞)以及实验现象推测炼丹所涉及的化学反应;C教师则在B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得失电子、化合价升降等方面深入解读炼丹的微观变化过程,使学生综合应用已学知识来理解反应的实质。
(二)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教师未充分深挖其内在价值,学生情感体验不足
在化学课堂融入传统文化过程中,48%的教师未对材料进行解读并深挖其内在价值,46%的教师能够挖掘其内在价值、树立价值认同,仅6%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大部分教师将传统文化作为课堂导入或问题建构的工具,只关注教学的推进和知识的讲解,对传统文化本身一带而过。还有部分教师以传统文化要素为具体事例阐述化学学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上述过程都忽视了传统文化要素的独特性,将其与一般情境材料等同,忽视了其文化内涵所带给学生的精神力量。只有小部分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责任意识。
二、传统文化融入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有限的研究,我们至少可以感受到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自觉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课堂融入的传统文化素材重复度较高,缺乏创新性;文化类型多为传统技艺和物质遗产,和物质性质与制备息息相关;主要出现在课前导入和课中教学环节,其中,出现在课中教学部分的要素多集中在教学的前半段。
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呈现方式多元化,但主要以图片或图文结合的形式为主,视频播放较少,可能是受条件限制,几乎未见实物展示;教学活动形式多为教师讲解,学生整体参与度不高,缺乏互动性。
三是化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与化学学科核心知识和具体的学科问题缺乏关联,学生主要以认识和理解为主,缺少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倾向于简单呈现传统文化要素,侧重知识教学,价值观等思想引领上未见强调和凸显。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关系
(一)传统文化融入应强化能力培养和情感熏陶,避免“流于形式”
研究显示,课堂中传统文化要素主要集中出现在课堂的开始部分,未贯穿到教学主线中;同时,多是简单呈现或素材罗列,缺乏对其内在价值的进一步挖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能做到的还仅是“加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入”,未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能力和情感层面的教学功能,凸显学科育人的价值。传统文化要素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需要跟学生所学知识建立联系,让学生明白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设置任务或问题,搭建脚手架,并给予一定线索提示,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传统文化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系统全面地理解传统文化与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在进行物质制备、元素性质等与传统文化紧密关联的主题内容教学时,应积极主动地融入传统文化要素。不同于其他情境教学素材,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育人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其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要重视传统文化与化学学科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化学对文化传承、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价值。
(二)传统文化融入亟须教师积极参与和高质量素材的研究与开发
研究表明,有部分教师能积极地挖掘与主题教学相关的传统文化要素,并将其融入化学教学中,进行教学尝试和创新。但总体来说,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要素的力度不足,素材选择缺乏创新性、重复度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主动性不强。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教学素材,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者投身于传统文化融入化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开发出大量优秀案例,如依托乡土情境资源、借助国家宝藏栏目、融入传统茶文化等,但更需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相关教学案例的开发与实践,可通过建立化学课堂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库,开发相关平台等多种方式,为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提供优秀案例。
(四)传统文化融入需强化“目的”意识,关注学生感受
为改变课堂中传统文化“一带而过”和缺少学生参与等现象,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前期设计。一要明确本环节的核心知识是什么,可以和哪些传统文化要素进行融合;二要思考本环节所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功能是什么,需要渗透什么价值观念。同时还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整体体验,即其能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认识到要素背后的化学原理、领悟到教师所希望传递的积极理念等。在此基础上,考虑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采用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在对应教学环节中进行传统文化要素的融入。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之中能够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化学知识有意识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学有所用。在传统文化融入化学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化学课堂带来了活力,还更加充分地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认知并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参考文献:
[1]刘瑞鸽.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关爱明天,2014(07):169-169.
[2]赵振杰.高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2):263-263.
[3]戴学军.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1(10):4.
[4]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