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化学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使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化学在生活实际应用中的认识,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开展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体现出课程新理念
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生活阶段,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掌握社会发展状况,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高中化学的理论知识内容是比较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等,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思考问题,可以使得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充实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而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体现出生活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要探寻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出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比如,教师在讲到氧化反应时,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生活中的几个真实小案例,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到氧化反应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研究,进而在课堂中体现出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二、生活化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发展途径
(一)丰富生活化情境内容,注重实验引导
生活化实验教学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验学习中的认知转化效果,以及课时学习迁移效果。因此,基于学生各项感官神经调动及其实际生活认知水平的生活化实验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抽象化学知识概念与具象生活事物认知转化的重要教学元素。与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以特定知识点为绝对导向的方式不同,以生活化实验教学功能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生活认知与化学认知结构转化为导向的生活化实验教学情境,更侧重从学生自身认知视角出发,演示与课时知识点或化学反应相关的生活现象,便于其及时调动自身生活经验与储备的化学知识,借助情境引导构建新的实验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明确实验探究的化学反应或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形式。同时,生活化情境涵盖的问题元素与化学反应演示元素等也更趋向于向易于学生理解的形式发展,因此该情境体系的构建工作无疑能够为整体生活化实验教学,甚至整体化学教学生活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完善生活化实验目标,实现精准教学
基于生活化实验教学自身具备的综合性与丰富性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借助新的教学目标体系帮助其精准作用于各项学科素养培养工作,确保学生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基于学科素养与实验教学功能的新型实验目标体系,成为生活化实验教学有效落实的关键。相较于以往的三维实验教学目标,以生活化实验教学功能为基础,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责任态度等素质内容为导向的目标体系,将全面覆盖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成长发展过程,使其能够借助生活化实验教学全面提升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强化自身各项化学素养,综合提升实验教学效率。同时,新的生活化教学目标体系也能促使该教学手段更具精准性与规划性,逐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实现课程知识教学与生活化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及时完善自身化学知识体系和化学实验探究思维框架,不断提升自身化学学习水平。
(三)合理设置生活化问题,解决认知障碍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课堂问题仍是驱动学生思考探究的主要教学元素,生活化实验教学也同样如此。因此,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实验问题设置是生活化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中保持一定效用的关键。在上述生活化实验教学目标体系的支持下,生活化实验问题可借助具体的素质培养目标或实验功能框架为学生提供更具全面性与灵活性的问题内容,便于学生借助问题引导自主生成具体的认知障碍,进而在求知欲驱动下逐步解决认知障碍,改变以往实验学习中对教师讲解依赖性过强的局面,真正尝试理解生活化实验内容背后涉及的化学原理,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四)信息化与生活化并重,突破实验局限
如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成为衡量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生活化实验教学同样如此。因此,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生活化实验教学模式是其突破部分传统实验教学局限的关键。受实验器具设备与实验内容影响,部分化学反应过程无法全面有效地以实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得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局限于固定的知识板块教学中。而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生活化实验教学,可从引入生活材料与整合教学信息资源这两方面入手,引领学生从新的观察视角与思维视角出发,分析由生活材料或多项教学媒体展示的化学反应过程,不断进行宏观实验现象与微观物质变化的思考转化。信息技术优化后的生活化实验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直观性与高效性的学习工具,便于其及时消化理解生活化实验演示内容涉及的化学知识原理,提升实验学习效率。
(五)引入项目化学习模式,鼓励自主探究
在现代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学传导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范围内,而是在学生初步掌握课程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向其生活应用领域延伸,促使其自主应用化学思维与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同时,现代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能力也愈发重视。因此,基于生活化实验探究的项目学习模式成为生活化实验教学实现全面延伸的重要途径。与以往实验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不同,项目学习模式能够为生活化实验教学提供更完善的生活化实验探究框架,使得学生能够凭借具体的项目主题、子项目主题、由新实验探究目标演化的项目目标等,合理有序地开展微型生活实验探究活动,参考教师提供的生活化实验设计,自主应用生活材料完成项目探究活动,使其在脱离课堂教学范围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自主完成部分实验探究活动,并以实验推导结论为基础,尝试针对部分生活问题或现象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深化化学学习与身边生活的实际联系。
三、结语
化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化学教学也应该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挖掘生活素材,将其真正的贯穿并且认真落实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使学生能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去,创造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陈春芳.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54):32—33.
[2]程志宝.试述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技资讯,2017(28):158—159.
[3]袁科明.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6(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