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在当今属于发展速度非常快的一种方法之一,离子色谱的概念一开始是由美国一化学公司所提出的,在30余年的发展下如今该领域在不断的扩展当中。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如今已经有40多项的项目在使用离子色谱技术,尤其是在近些年我国离子色谱技术纷纷进入了食品、药品以及化妆品领域当中,越来越多的化合物都可以通过离子色谱检测技术进行检验。在药学领域当中对杂质的控制、溶剂的残留以及含量的测定都可以使用离子色谱技术进行测量。下面文章将会就离子色谱技术在化学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先股息的探究。
一、离子色谱(IC)技术的概述
1.离子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进展
传统的离子色谱法技术主要是对具有可电离、物紫外吸收特征的化合物进行分析,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后其离子色谱分析技术测定范围更大。不仅包括了原来传统方法下的应用范围,另外还可以对有机酸、碱类等极性水性成分进行检测,另外,即便是结果比较复杂的极性有机物和复杂基体样品的检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离子色谱分析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离子色谱法技术类属于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是将洗脱液泵入到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当中,最后实现对高压输液泵系统的分离测定。离子色谱法被分成了三个种类分别是离子交换色谱、离子对色谱以及离子排斥色谱,而其中对有机和无机阴阳离子的分析是都色谱法应用最多的。
二、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杂质检测
药物杂质来源主要有溶剂残留、降解产物及工艺杂质等。离子色谱分析技术能向分析无机离子一样方便、快速地测定有机离子。故其能广泛运用于对药物杂质检测与合成中间体分析中。姚超英[2]采用AS19离子色谱分析柱和KOH梯度淋洗,用抑制电导检测器对甘油磷酸钠注射液中主要成分以及氟离子、氯离子、磷酸根等杂质阴离子同时进行检测,被测物质甘油磷酸根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分别小于0.339%和2.617%;被测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1.000 0;加标回收率为90.5%~103%.宋周虎等人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Dionex Ion-pac AS4A-SC型阴离子分析柱,淋洗液为0.3 mmol/LNa2CO3和1.6 mmol/L NaHCO3的混合溶液,电导检测。结果,各待测组分在所设计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5~0.999 5),加样回收率为97.4%~103.4%.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可同时测定ZNS中有关杂质BOS-Na和BOA-H以及一般杂质Cl-和SO42-。
2.药品成分和含量的测定
采用离子色谱技术测定药品成分和含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越来越多复杂结构和复杂基体的极性有机成分均能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对其含量的测定。雷毅等人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氯膦酸二钠及其制剂的含量和有关物质.色谱条件为阴离子交换色谱柱(IonPac AS11-HC);检测方式为抑制电导检测;柱温30⑺;流速1.2 mL/min;以KOH溶液为淋洗液,含量测定采用等度洗脱,有关物质检查采用梯度洗脱.氯膦酸二钠在0.0568~0.1895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注射液和胶囊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RSD=0.7%)和98.9%(RSD=0.6%);检出限为0.3 ng.各杂质与主成分色谱峰能完全分离.甘盛等[5]人采用Dionex ICS-3000型离子色谱仪、IonPacR AS11-HC型分离柱、Dionex ASRSR 300 4-mm抑制器,以35 mmol/L的NaOH为淋洗液,流速为1.0 mL/min.结果,硫酸钠质量浓度在1.053~105.3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7.1%,RSD=1.2%。研究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可操作性强。
三、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杂质检测
药物杂质来源主要有工艺杂质、降解产物、溶剂残留等。离子色谱法能与分析无机离子一样快速、方便地测定有机离子,因此,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药物杂质检测及合成中间体分析。在文献1342中建立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采用IonpacAS4A-SC型阴离子分析柱,淋洗液为01 3mmol#L-1 Na 2 CO 3和11 6mmol#L-1 NaHCO,用抑制电导检测法,可同时测定抗癫痫药唑尼沙胺(zonisamide,ZNS)原料药中有关杂质,方法便捷、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氯化琥珀胆碱由琥珀酰氯和氯化胆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且长期保存的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会发生降解,产生氯化胆碱失去药效,因此其中必然含氯化胆碱。美国药典中要求氯化琥珀胆碱中氯化胆碱的含量不能超过3%,因此,建立合适的方法来准确检测其中的氯化胆碱含量,郑洪国等1352选用新型强亲水性阳离子交换分离柱Ion-Pac CS17为分离柱,大大减弱了氯化琥珀胆碱与固定相之间的作用,不需要加入有机溶剂作为改进剂,用甲烷磺酸梯度淋洗,简单、快速地直接进样分析检测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中的氯化胆碱的含量。
一般在对药物溶剂中的残留物进行测定时候都会使用到气相法,如果是极性有机酸碱溶剂则会对离子色谱法进行使用,在相关文献中对甲磺酸帕苏沙星中乙酸残留量以及盐酸氨溴索中醋酸残留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的数值分别是1362以及1372,该方法为有机溶媒的残留测定提供了新方法。氯乙酸是一种刺激性和腐蚀性都较强的强酸,需要了解的是在高分子的有机化合物羧甲基淀粉钠(sodium carboxymethyl starch)的生产过程中,马铃薯淀粉和氯乙酸钠会在乙醇溶液中发生反应,反应后的成分为交联淀粉,所得到的成分会使用氯乙酸钠进行羧甲基化,这一过程后再对所得到的物质进行中和,因此对羧甲基淀粉钠中的氯乙酸残留量进行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相关文献中能够了解到利用离子色谱法对羧甲基淀粉钠中的氯乙酸残留量进行测定其检测过程简单、高效且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
2、药品成分和含量的测定
近些年,在测定药品成品和含量进行测定方面其离子色谱应用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特别是如今检测技术在不断地提高,检测器和联用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很多基体和结构骄傲为复杂的有机成分的测定使用传统的方法是很难实现的,而通过使用离子色谱法技术就可以很好的对复杂基体和结构的有机成分进行测定。例如氯膦酸二钠是第一代双磷酸盐类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治疗代谢性骨病的新型药物。在该药物的分子结构当中包含了两个磷酸基团,由于具有极性强和易电离的特点导致该物质在反相液相色谱柱中是无法进行保留的,而且在该结构中没有发色基团,因此想要使用常规紫外和荧光的方法进行测定是行不通的。同样会采用离子色谱一柱后衍生紫外测定法的还有氯膦酸二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不过所使用的方法是经过改进后的方法。将KOH作为淋洗液,使用等度洗脱方法对含量测定。而对物质进行检查时所采取的方法为梯度洗脱,通过抑制性电导检测方法能够对各杂质和主成分之色谱峰能够完全分离,将该检测方法使用在氯膦酸二钠原料和其制剂的检测当中其检测效果也是非常良好的,回收率能够达到检测标准。
四、小结
综上所述,和传统的技术相比离子色谱法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其检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以及较强的抗干扰性,因此离子色谱技术在化学药品的测定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是我国药物分析中十分重要的成分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浩, 张卫莲, 高飞,等. 关于化学药物分析中离子色谱(IC)技术的应用分析[J]. 化工管理, 2020(17):2.
[2] 林灵军, 孟珊珊, 陆珊珊. 离子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 46(8):2.
[3] 吴丽君. 离子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