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链金融风险与大数据风险管控
供应链思想是指从企业上下游角度来看,供应链思想的金融风险管控主要是对企业上下游所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管控手段,减少金融风险的负面效应。以下将进行详细探讨:
1供应链金融及风险
供应链金融是企业重要一环,一般分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质押等几种模式。比如企业在与上下游企业进行业务活动的过程,会涉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其中资金流往来不一定安全,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出现金融方面的风险。
应收账款一般是指企业在与下游企业进行业务往来的过程,下游企业并没有立即付款,而是以“信贷”的方式进行付款。而应收账款的收取会受到下游企业自身因素、市场因素等方面影响,比如下游企业债务积压,周转不过;下游企业经营不善,出现了资金方面的缺口,让企业面临经营亏损甚至破产;市场因素则会受到政策、同行之间的影响,效益降低,无法支付应付账款。这些因素都会让应收账款模式出现金融风险。预付账款是指下游企业由于一些原因,先行用货币资金的方式支付账款。这种金融模式考验下游企业自身的资金周转能力。这种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风险取决于下游企业所产生的商品是否有良好销售效果。货物抵押是一种用货物资产作为交易抵押的供应链金融方式,比如企业中都会有一些闲置资产,可以将其通过质押的方式获取资金或者货物。这种金融风险主要集中于固定资产方面,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同时也有储存管理、物流运输等方面的风险。
2大数据与风险管控
大数据是时代不断进步所产生的一种技术思想,其能采集海量数据、整理分析出对企业经营发展有价值的内容。企业引入大数据能实现经营发展模式的改革创新,让经营过程数字化、数据化,使问题以数字立体的方式显现出来,有助于企业经营决策者制订规划方案。
风险管控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种控制工具,主要以控制风险为主。比如供应链金融环节往往会潜藏各类风险隐患,包括下游企业经营不善面临破产的隐患;预付资金后自身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隐患等,这时候就需要采用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让风险隐患的影响降到最低。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经营发展过程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出其中各类的风险隐患,比如供应链金融中,风险可能是来自有关联的企业,也可能是来自市场环境,且风险的形式、表现不同,对风险识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风险评估是结合风险识别结果,评估分析其对企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包括经营影响,还是市场形象影响等。风险评估会将各类风险进行定级与权重划分。风险预警主要是对一些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警,比如设计一些预警性的指标,一旦相应指标超出限值,就会及时发出预警。风险预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风险、及时应对风险,减少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风险应对是指根据风险预警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比如在供应链金融中发现下游企业自身债务较多,开始陷入经营窘境,通过预警的方式发现以后,就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风险对自身产生的影响[1]。
从上述分析来看,企业会面临金融方面的风险,比如下游企业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使得自身资金陷入周转困难的情况。一般需要企业从供应链思想进行风险管控,其间融入大数据思维,建立高效的风险管控模式,以帮助企业应对供应链金融风险。
二、供应链思想的企业金融风险分析及成因
供应链思想是企业整体经营的思想,其贯穿于企业上下游,以此分析其中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以下将基于供应链思想探讨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金融风险,以及产生风险的原因。
1供应链思想的企业金融风险分析
供应链思想下,企业会面临一些金融方面的风险。以企业本身为例,企业与下游企业业务往来过程,可能会产生一些应收账款,这类账款一般是以合同约定的“信贷”方式进行付款,如果下游企业面临众多债务,周转不畅,或者经营不善,导致自身经营亏损或者破产,这时候企业就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偿还应付款项,出现了金融风险。预付账款是先行垫付资金账款的方式,一般这类账款模式的风险来自市场,比如企业与上游企业之间通过预付账款的方式购买了原材料或者商品,如果企业所生产加工的商品价值超出预付款值后,并没有形成利润,就会让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从货物抵押这种供应链金融模式来看,企业如果接受了下游企业的货物抵押,就需要做好储存管理、市场监控等,否则就容易出现货物损坏、货物价值下降等风险。
2供应链思想的企业金融风险成因
本次成因分析是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对供应链风险缺乏关注,投入力度不足,或者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使得企业面对金融风险时,抵抗能力较弱,让企业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二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不足,未推动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结合,使得自身在风险管控方面处于滞后。三是企业缺乏保障措施,包括市场化管理、组织架构等,从而会影响企业金融风险管控[2]。
三、大数据背景下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金融风险管控策略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可以从数字化管控形式监控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实现及时预警应对。本章节将结合大数据时代,对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提出一些建议,具体如下:
1重视供应链金融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管控
1.1打造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首先,需要企业关注流程方面的保障。企业要基于金融风险特点,严格把控流程,通过客户评级、业务评审、合同审核等方式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接受应付账款交易模式后,企业需要从风险控制角度梳理管理流程,对下游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这一环节可以采用数字化平台预警模式,通过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实现流程化、实时化的预警。等收到下游企业的应付账款后,再对整个流程进行分析,比如下游企业经营情况、下游企业当前的资产情况等,同时也需要对风险管控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其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实施针对性优化完善。其次,需要企业关注资金方面的保障。资金保障顾名思义就是让自己的资金始终处于合理的范围,不会超出额外的限度。比如自身与上游企业进行预付模式,应做好本身资金的分析,包括预算分析、市场效益分析、运营成本分析等,确保预付款项后企业还具有一定的资金应急能力。这也要求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控模式,实施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管理计划,确保企业能实现资金预付,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最后,需要企业关注合规方面的保障。合规保障主要是指在供应链金融中,所有的行为是否符合当前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能踩国家法律的“红线”,并时刻关注一些合规风险,做好积极应对的准备。
1.2建立专业化管控队伍。在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应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关键。企业需要注重从大数据角度建立专业化管控队伍,以增强自身的数字化管控能力。一是加强培训教育。在供应链金融风险数字化管控过程,有很多方面的要点,如技术运用要点、风险预警应对要点等,企业可以围绕这些方面采取培训教育,让管控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素养。比如设计大数据技术对下游企业应收账款监控的培训课程,让管控人员掌握监控要点,使其能够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参与管控过程,减少供应链金融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二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吸纳。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参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控,需要管控人员拥有相应的技术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企业的风险管控要求。为此,需要企业对人才市场分析后制定方案,吸纳具有数字化应用能力的人才,进一步增强自身数字化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控能力[3]。
2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金融风险数字化管控
当前时代是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纷纷加入数字化转型,希望自身在数字化转型之后,整体运营效率、质量得到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从供应链思想角度来看,企业会面临一些金融风险,包括下游企业应付账款无法及时兑现的风险、货物抵押之后受到市场波动的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依靠传统的风险管控思维,不仅无法及时发现预警,也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资金周转不过来的困境,从而会影响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因此,企业需要依托于大数据转型思维,将大数据技术融入企业供应链金融中,及时发现与控制金融风险,减少金融风险对企业自身产生的影响。
2.1树立数字化管控思维,推进数字化建设。数字化管控思维是一种将数字化与管理融合一体的思维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帮助企业将经营管理数字化,提升了管理的过程性、立体性。以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为例,在供应链交易过程可能存在各类风险,比如应收账款的风险、货物抵押的风险,或者企业在预付款项之后,出现了资金周转风险。这些风险伴随着企业供应链的全过程。以往可能会采用人力管控方式,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企业需求实施管理,这一管理观念在大数据时代中比较落后,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因此,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环节,应基于原有风险管理的基础,树立数字化管控观念,让数字化参与到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控过程。比如基于供应链金融建立数字化风险管控平台,让风险管控人员通过线上数字化的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管控。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采集应收账款中下游企业的各项数据,通过数字化分析整理的方式,及时预警其中一些比较“危险”的信息,包括企业经营出现不善、企业债务累计等,从而保障风险管控的效果[4]。
2.2建立数字化管控体系。在供应链思想的影响下,企业可以从大数据技术进行金融风险管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可能会面临体系不完善、不合理的时候,需要企业根据大数据金融风险管控的特点建立数字化管控体系。首先,应做好供应链风险的分析,将其中的风险因素纳入数字化金融风险管控系统,并制定针对性地管控职责,让采用数字化进行金融风险管控的人员可以知道自己的职责与任务,确保数字化管控有效推进。其次,在建立数字化金融管控体系时,企业还需要考虑自身的供应链特点,不能只借鉴一些优秀案例经验不进行改变,应从自身供应链特点以及企业需求建立适宜的数字化金融管控体系,从而提升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控效果。最后,企业应注重数字化金融风险管控期间的运维工作。比如数字化管控平台在运行过程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者故障,就需要企业制订定期软硬件运维的方案,及时处理硬件或者软件中的一些故障问题,确保数字化金融风险管控平台有效运行[5]。
3完善供应链金融保障,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供应链金融中存在多样化的风险,有的是来自下游企业,有的是来自市场波动。企业在应对这些金融风险时,可以从保障角度出发,基于保障措施不断强化风险管控能力。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
3.1提升市场化管理水平。企业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思维,建立符合市场发展的运营管理模式。比如营造人性化管理氛围,将全过程、精细化等理念融入企业运用该过程,并围绕供应链金融建立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再如畅通企业组织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及时反馈与岗位协同来增强企业运行效力,并注重营造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让企业更好地在供应链市场中立足。
3.2设置符合供应链市场的组织架构。供应链业务的贸易过程会蕴含各类风险,这些风险隐患会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影响。为了有效管控这些风险,企业可以从供应链市场角度,进行组织架构建设。比如从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角度,明确各个部门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让身处于重要位置的工作人员发挥出自身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化管理水平。
3.3做好市场化管理核算机制。市场化管理核算主要是利用对供应链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核算,并基于核算结果采取针对性的优化调整,从而提升供应链贸易的效益[6]。
上述分析主要总结了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完善金融保障等方面的建议,可以为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参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提供支持,助力企业长期发展。
结语:
总之,数字化时代为企业规避供应链的一些金融风险提供了新方向,有助于减少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影响。为此,文章提出了以下建议:采用数字化平台预警模式,通过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实现流程化、实时化的预警;设计大数据技术对下游企业应收账款监控的培训课程,让管控人员掌握监控要点,使其能够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参与管控过程;建立适宜的数字化金融管控体系,并制订定期软硬件运维的方案,及时处理硬件或者软件中的一些故障问题;畅通企业组织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及时反馈与岗位协同来增强企业运行效力,并注重营造特色的企业文化;从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角度,明确各个部门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让身处于重要位置的工作人员发挥出自身的价值等。这些建议可以为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数字化管控提供支持,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柯卓然.供应链金融风险及其可视化管理路径[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0):114-115.
[2]董贞良,谢宗晓,任军霞等.供应链金融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7):61-63.
[3]付宪桐.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探索[J].大众投资指南,2020,(12):23-24.
[4]王冰.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07):161+163.
[5]谢彰毅,刘楠.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浅析[J].中国物价,2020,(03):94-96.
[6]宿玉海,刘梦珣.供应链金融风险来源及管控[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31(05):91-101.
姓名:孙正源(1989-)男,汉族,上海人,在读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方向 :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