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变革与发展,为生物学科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条件。生物学是自然科学,在知识呈现上,无论是宏观知识还是微观知识,都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在高中生物的课堂上,老师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引导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生物课上内容,并掌握相关知识。老师们应该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到生物课堂中,从而提升整体的课上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当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师的教学经验相融合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课程教学特点
高中生物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教学难度的提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强调的是用一种分子的眼光和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学生来说,生物学科的学习更加抽象化和微观化,而高中实验课程教学难度更大,需要借助科技仪器还原抽象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意识得到充分提升。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更侧重于应试型的启蒙教育,需要在适合各种接受能力的学生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展现生物学科的知识框架,还要在考试时做好生物教学内容的区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具有鲜明的课程特点,第一,需要有高度的逻辑性。每个实验步骤都要有严格的操作顺序和明确的对照实验,如果没有严格的实验流程打底,那么可能无法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第二,实验教学具有可探究性。实验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我提升为主,通过对于实验内容的研究,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并在研究中触类旁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应高考对生物实验的考查要求。
(二)课程现存问题分析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和全面性特征决定了目前生物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因为课程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光合作用、细胞分裂、生物循环等很多生物考点全部涉及,因此很多教师在开展此部分教学的时候,都是在尽可能多地量化知识并堆砌知识,实际上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要求并不高。其次,目前生物教学中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生物实验不会做、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导致了生物课堂教学的低效发展。最后,很多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模式传统、低效,就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而言,没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丰富课上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对于生物课堂没有足够的兴趣,导致生物课上的学生在强行死板的接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都十分平淡。所以,在整个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信息技术手段的加入才显的是多么的有必要,老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多彩的看到体会到其中的原理,更加能帮助学习和记忆,逐渐发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密切相关的,提升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能更加顺利的完成。 比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小节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们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形态的细胞,培养学生们的实验观察能力。课前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水螅觅食、繁殖的过程等相关视频引入教学,只为能更加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更加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从而点题告诉同学们课件中和他们刚刚观察过的是水螅的最小活动单位,这种最基本的生命形态叫做细胞,细胞也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接着可以向学生讲解了细胞的发现过程和显微镜发明的小故事。借助多媒体展示我国电子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细菌图像,并结合学生们初中学过的显微镜知识,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二)借助信息技术模拟生物实验,突破学科教学难点
生物实验往往是教学难点。生物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必要路径。但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一些生物实验无法操作,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得不透彻。教师
该如何进行实验教学?信息技术可以将生物实验动态化地呈现出来。学生借助模拟实验,可以亲眼看见生物现象,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使生物认知更加深刻。如“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即使教师开展具体的实验,学生也很难清晰地观察到实验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实验内容与实验过程进行模拟,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学习难点,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如装片制作中的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过程。在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引入相关知识。如在学习“蛋白质”“核酸”内容时,教材中与之相关的内容较少,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引入选修教材中的“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 DNA 片段”等内容,让学生边观看边学习边理解,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三)造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激活学生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构建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根据生物教学目标,围绕相应教学内容,全面整合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堂时
间,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教师应着重让学生探究叶绿体中的色素,指导学生对滤纸的不同颜色及宽度进行猜想,再通过小组讨论来验证是哪种色彩,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结语: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把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 ,不断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以期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关于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运用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1):21-22.
[2]赵婷婷.信息化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1):112-113.
[3]符日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评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