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需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当前科学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日渐紧密,更加凸显出高中生物的重要性,在该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高中生物教师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应注重帮助学生将自然与生物学相结合,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深层次体验和感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成为全面发展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即学生需要具备优良的品质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保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乐趣。学生步入高中阶段,知识的难度和抽象度进一步增强,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扭转师生间的地位,将课程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自主学习、观察、分析及思考,进而找出一条适应学生需求的有效学习路径,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对生命的理解,保持理性思维,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解决生物学科问题,明确生物圈内物种的相互依存关系,从生命层次出发去看待问题。生物是一门有关生命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归纳、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步骤,循序渐进地对事物进行探究和论证,从而获得严谨的结论。而社会责任需要学生承担起向他人宣传生物知识和健康知识的责任,具备当下青年应有的优良品质。因此,生物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作为教学主要目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好课前导入环节
合理的课前导入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另一方面能够将新授课中的知识以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减少学生的畏难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课前导入环节的重视程度,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
举例而言,在学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女学生在课间操的时候忽然晕倒,送到校医室后,医生说问题不大喝点葡萄糖就好了,以后记得要吃早饭。通过紧张而又接近现实生活的视频内容,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这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大家知道视频中的女生为什么会晕倒吗?大家一边看教材中的内容,一边相互讨论下答案”。通过这种自由的讨论,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等到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总结“能够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很多,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接下来咱们就先学习与细胞中糖类相关的知识”。接下来教师可以就糖的分类、分布、功能等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在这一系列导入环节中,教师能够迅速带领学生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引入生活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科兴趣
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引入生活化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并非只是存在于教材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便于以后能够用理论知识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举例而言,在带领学生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典型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细胞内外及细胞内各细胞器之间的联系,感受细胞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中的正常物质交换。青菜的失水和吸水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可以用PPT课件为学生展示菜市场上的情景。早上的时候,青菜都十分娇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正午的时候青菜的光泽度明显下降,到了晚上的时候开始变得“蔫吧”。这时候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青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再新鲜?”“为什么菜市场上的小贩会不定时地给青菜洒水?”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探究,学生很容易想到“青菜因失水而变得不再新鲜,因吸水而能保持新鲜”。接下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教材中的知识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开始为学生讲解专业的知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引入这一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和启发上,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教学组织的开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四)加强实验课程教学,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加强对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视,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经常会为学生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并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以及相关生成数据,但是却很少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导致实验课程变成了“看实验”和“背实验”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安排并不利于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更多亲自动手的机会。
【结论】高中生物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内容有着显著的生命特征。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更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高中生物教师需在核心素养引领下指导学生探究生物知识,高效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与社会责任,跟随时代的脚步,寻找适应时代的新的教学方式,及时创新和改进课堂设计内容,让生物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能积极自主地学习生物,积极地参与生物知识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唐银平.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思考[J].教育艺术,2020(1):39-39.
[2]姚昕然、杨多文英.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凝练的教学策略——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例[J].华夏教师,2019,131(11):28-28.
[3]陆俊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以《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2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