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对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有着指导和统领作用,但是在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并不清晰,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往往沉溺于对某一类题型、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反映在教学效果上就是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基本都能掌握,但是在考试中一遇到新的题型学生就难以独立解答。这说明了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能力上的增强,换句话说考试只是方式,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才是目的。
2、教学方式固化陈旧,忽视培养探究意识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可以发现“题海战术”是十分常见的,教师一般会先为学生引入新的概念,然后进行相关理论、公式、实验等知识的讲解,最后进行例题演示,等课下或者自习课上就会为学生布置大量练习题。这种固化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相对复杂,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就意味着不同学生一定会存在不同的学习薄弱点,仅仅凭借教师的统一授课很难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教师要有意去引导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
3、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实验操作能力不足
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阶段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仅仅凭借考试成绩就为学生粗暴地贴上了三六九等的标签,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这就导致了教学评价的引导作用难以发挥。举例而言,部分教师觉得在高考中,理论知识占的比重更大,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师不够重视实验教学。这种在单一教学评价标准下的教学倾向,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使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难以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多元化评价标准来扩大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1、整合知识结构
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立足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正确认识和理解新知,降低新知的学习难度,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正向迁移。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中“线粒体”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化学组成、存在位置、膜结构和主要功能这四个方面来回顾和归纳线粒体的生物特点。之后每进行一个新的细胞器学习,教师就带领学生按照相同的方法,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当整节学习完,有关细胞器的知识点就都呈现在归纳的表格中了。再如,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一直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反应场所、能量变化、物质变化、反应物、反应产物、反应条件、反应性质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别构建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重点知识结构。这种借助知识结构整合而开展教学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2、丰富辅学手段
在高中传统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只依靠语言、板书或简单的教具为学生讲解知识,这样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模式以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只能利用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来整合知识结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社会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选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辅助手段提供了更多可能。教师要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特点,灵活地选择教学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教师要利用丰富的辅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科思维,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把握和理解生物知识。
例如,教学“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借助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讲解能基本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但这具有一定难度,教师也无法把控学生构建的正确与否。因此,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动态立体图,这比教材中的图片更具有立体感。接着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实验室中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让学生小组传递观察,帮助学生更全面、细致地掌握DNA双螺旋结构。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铁丝、硬纸片等材料,制作一个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虽然整个教学过程稍显烦琐,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产生认知误差,加深学生的印象,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完善评价体系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发挥好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的引导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打破唯成绩论高低的垄断局面,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率、课上回答问题情况以及实验操作技能水平等纳入评价标准,全面立体地去评估学生。
第二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一个动态的把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
第三,要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通过家长的评价来了解学生居家时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互评了解学生课下学习时的情况,这样能够打破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弊端。在这种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下,不同学生身上的不同亮点可以被放大,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教师眼中的优秀学生,从而能够更好地取得相对于自身而言的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学习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生物情感体验和素养,让学生对生命更加敬畏。
参考文献:
[1]杨海峰.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21):86.
[2]疏志军.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