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当前最为流行的教学理念之一,该理念引领下的生活化教学符合人类的基本认知规律,能够将学生的生活常识与教学内容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学科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化学学习专业性较强且知识抽象难理解,为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通过使用生活化教学用具、带领学生做生活化实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探究意识与探究兴趣,提高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目的。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少化学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认为化学很难学,分数一直上不去,学生缺少学习信心,因此越来越不愿意学习化学,学生学习兴趣的低迷同样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课堂氛围沉闷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上课十分严肃,整个课堂氛围沉闷无趣,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即便是在做实验的时候,教师也鲜少和学生展开情感上的沟通,教师不擅长或者是不愿意活跃课堂氛围。
(三)化学教学脱离生活
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课本上有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教师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生活性的化学知识一笔带过,更少有引导学生发散思考生活中与书本知识相对应的化学现象。教学用具也十分单调,缺少生活性的教学用具的使用。
二、基于生活化教学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鼓励学生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对化学知识进行运用,为避免学生因为惰性而忽视化学知识的生活化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或以小组为单位或以个人为单位就某一化学主题展开调研与实践活动,考虑到学生时间与精力有限,生活化的作业也可以是某一经过理论推导的畅想,言之有理即可。比如教师在对氮气的相关内容展开教学时,课上学生已经对氮气的性质有所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自来水厂与消毒杀菌剂的相关资料,并通过向有关部门咨询调研等方式对某地的自来水消毒杀菌情况展开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氮气的认知。
(二)生活化化学实践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逐渐意识到化学实践的价值,明确实践教学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理解运用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化学实践设计中融入生活元素,提升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化学漂白粉相关知识时,教师在与当地造纸厂、漂白粉制作工厂沟通以后,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漂白粉制作流程,了解漂白粉制作工艺,观察漂白粉实际应用。学生在与漂白粉生产制作人员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加深对漂白粉知识的印象,丰富化学学习体验感。由于不同学生化学基础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在开展化学实践教学时要做好化学教学内容铺垫,保证学生初步了解实践教学内容,保障生活化化学实践教学效果。
(三)采用生活化的实验方式展开化学教学
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出一定的实践能力。一提到化学实验,学生与教师第一个想到的是化学实验室,很多教师认为化学实验与实验室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要想做实验必须有一定的硬件基础,因此大部分化学教师组织的化学实验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当缺少实验室硬件条件时,部分高中教师开始“纸上谈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本着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原则,教师要促进化学实验的生活化,当硬件条件不充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组织实验,硬件条件充分的时候,同样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组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生活化化学思维。比如在对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展开教学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做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如果实验室内有手持技术传感器,可以借助手持技术传感器来做实验,如果没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导电小灯泡指示剂来做实验。
(四)生活化教学习题设计
化学习题训练可以巩固化学教学成果,筑牢化学知识基础,完善化学知识体系架构。教师可将化学习题进行生活化改造,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角度进行思考设计,构建生活化、情境化化学练习场景。教师要注意的是缺乏生活元素、脱离学生生活背景的化学习题不适用于生活化习题设计,在生活化教学习题设计时要避免此类问题。例如,二氧化硫作为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是由化学工厂或金属冶炼厂燃烧含硫燃料产生。酸雨对自然环境危害极大,为保护环境需要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生决定对酸雨进行检测试验,学生以刚降到地面的酸雨作为试验样品,将红色花瓣浸泡在其中一份样品中,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样本pH值,向样品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浑浊物出现。问:花瓣红色变浅原因是什么?写出生成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式。pH值逐渐减小原因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题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包括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与水、与氯化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学生熟悉的酸雨现象构建生活化场景,学生发现化学练习题与生活实际关系会迅速产生反馈,探究化学现象原理,实现高中化学深度教学的目的。
(五)借助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体现化学,教师在上化学课的时候,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这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能让学生觉得化学有趣。比如教师可以借助酸雨形成的化学原理来讲解氧化钙和二氧化硫相关知识,教师询问学生煤炭的组成要素,并让学生推导二氧化硫加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猜测在煤炭中放入生石灰的作用,通过化学方程式推导可以发现氧化钙的加入可以起到固定二氧化硫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煤炭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将生活中的化学作为课堂知识的引子,同样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六)创设多种生活化教学情境
新课标背景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各学科教学培养的重点,由于生活化教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高中化学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化学现象进行直观展示,利用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深化学生的化学知识印象,调动学生对化学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趣,激发化学知识探索欲望,有效改善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增强化学教学的针对性,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良性循环互动。教师可根据化学教学内容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中的趣味化学现象等方式降低化学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热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需要遵循新课标教学要求,创新传统教学理念,通过开发教材资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对实验教学、教学习题以及化学实践进行生活化改造,弥补传统教学缺陷,激发学生的内在探索动力,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志敏.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中国高新区,2020(8):90.
[2]金晓琴.论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20(35):32.
[3]赵维.从生活化教学分析高中化学教学模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