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食用油的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研究
李凌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凌浩,. 基于食用油的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研究[J]. 中国食品与营养,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7.
摘要:
食用油作为生活必需品,与国民营养健康休戚相关。研究消费者对食用油安全风险认知以及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因素具有借鉴意义。根据南京地区食用油安全风险调查数据,提出重塑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强化消费者自身食品安全意识,健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公众参与式监督机制,规避食品安全舆论传播风险,敦促新闻媒体食品安全宣传监督作用,以此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设,规避食品安全风险以促进食品安全健康发展。
关键词: 食用油安全;风险预警机制;食品安全;消费者认知;食品安全监管
DOI:10.12721/ccn.2021.157037
基金资助: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与国民营养与健康休戚相关。而粮油市场的开放发展,也让食用油行业的发展事态呈现出勃勃生机。食用油作为人们健康生活必需的消费

品,在供给侧改革下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选择越来越多样化的背景下,人们对食用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食用油的质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政府监管、食品信息追溯体系、信息对称性、社会监督等方面都会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研究消费者对食用油的安全认知以及如何规避食用油安全风险隐患,并如何进行食用油安全风险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1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内涵

风险是指一种不确定性。风险认知是指某个人对风险的认知,也就是某个人对事情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

风险认知的相关理论可有效解释消费者在一些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的行为反应和风险心理,从而有助于商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面临突发性疯牛病、禽流感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消费者往往会对其产生偏见,也就是说只要产品与这些事件有一点联系,他们就不会购买这种产品。换句话说,就是这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接近为0,但消费者往往会认为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导致相应的产品销量不佳。但对商家而言,应该关注消费者的风险认知,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2食用油的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影响因素

2.1政府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抽检通告所公布的相关信息研究分析对象主要是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其中分析总局和地方各省抽检的不合格信息有将近2000条,共有大约5万批次样品,其中不合格项目有20多种。抽检样品日期为2014年2月2018年4月,数据项目信息主要分为食品类别、发布日期、生产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被抽样单位省份、商标、抽样单位名称、被抽样单位地址、检验结果、抽检批次、不合格批次和数据来源。

2.2信息对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影响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领域的问题。在信息经济学创始人Stigler看来,信息也是商品的一种,是有价格的,获得产品信息需要市场中的信息需求方付出成本,而市场中经济主体之间由于对行业相关情况的熟悉程度不同等原因,掌握的信息往往不一致,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将会导致买方与卖方愿意接受价格不一

致的情况,以及由交易困难形成资源优化配置障碍[1]。Akerlof提出的“柠檬市场”理论给信息不对称理论提供了基础。根据柠檬市场理论,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市场中普遍存在,在产品质量、产品性能等方面,产品的卖方比买方掌握的信息量更多。这种不一致的信息将导致处于信息劣势的买方在消费中作出逆向选择行为,使得高质量的产品市场份额趋于缩小,低质量的产品市场份额趋于扩大,最终形成低质量产品充斥整个市场的局面。

2.3消费者维权情况调查

在对“购买有质量问题的食用油后的维权途径”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多数人选择向质检部门举报,一部分人表示仅索取赔偿,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向媒体寻求帮助,甚至有部分人选择不作任何反应,这说明大部分消费者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其中更多倾向于寻求政府部门的帮助,同时也可以看出社会媒体尚未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

3对策与建议

3.1建立安全风险监测模型

食用油行业在检测食品质量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定量或定性分析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方法在使用方面需结合获取的监测数据及相关影响因素来构建预警数字模型并判定安全风险等级;而定性分析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结合食品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来构建层次结构及判断矩阵,在此基础上根据专家经验来计算各因素权重并计算风险指数来获得相对可靠的分析结果。这两种分析方法在应用方面都需要采用模型方式来固化

相关数据并获得一般规律,因此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在具体使用方面,相关企业可指定专门的监测人员来负责监测预警工作,同时要构建完善的预警信息统计报告制度,做好基础性工作[2]。除此之外,相关

企业要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来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搜集及数据的有效监控,这样才能制定出更严谨科学的食

品安全风险等级。当食用油等产品的安全风险等级程度超过可接纳范围时要予以警告并处理,最大程度地避免这些食品流入市场并对食用者造成健康威胁。就安全风险监测这一技术来看,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相关企业在使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构建健全的工作体系及机制外,还需采用盲样考核及留样再检等方式来提升检测结果的严谨程度,同时要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来提高整体检测水平。企业可通过增加检测项目来提升样本代表性程度,同时可积累监测数据并采用积极措施消除超标因素来保障企业食

品安全。

3.2重塑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强化消费者自身食品安全意识

当前大部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缺乏完善的认知,甚至部分消费者由于缺乏食品安全意识而导致选购过程中缺乏自我判断能力,他们依赖单一的信息而出现盲目选择情况,例如部分消费者由于获取较多关于转基因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方面信息而出现错误的安全风险认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强化消费者自身安全意识并重塑安全风险认知。消费作为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最后环节及重要环节,其很大程度受消

费者个人安全意识影响,因此重塑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极为重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消费者在消费观念方面发生转变,他们在选择食用油等食品时由传统的价格需求逐渐转变到质量需求,同时也存在大量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等食品时热衷于促销活动及打折销售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出现食用油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从某种层面讲,影响消费者消费信任度的主要因素在于他们自身的食品安全知识储备,提升食品安全知识储备可以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并避免出现非理性消费行为,因此强化消费者自身食品安全意识极为重要。在具体的工作方面,有关社会机构及消费团体要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以此来增强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风险方面的认知并避免出现食品安全恐慌问题,同时要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降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例如可借助宣传教育来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经营,同时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提升生产环节的透明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拉近消费者与食品生产环节的距离,进而有助于强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风险方面的认知。

4结语

食用油安全问题与国民健康及社会稳定具有紧密联系,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提高对食用油供应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要查找并控制食用油安全风险因素,提升食用油质量。在具体工作方面,一方面需要强化

对食用油生产环节的安全检测,避免其存在质量隐患问题,另一方面需强化消费者自身食品安全意识来减少非理性消费行为。从这一层面讲,相关部门要立足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教育宣传两个角度来降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这不仅有助于充分保障食用油食品的市场安全性,而且有利于维护国民健康及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李玉峰,刘 敏,平 瑛.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购买意向波动研究:基于恐惧管理双重防御的视角[J].管理评论,2015,27(6):186-196.

[2]慕 静,李 庆.创新驱动下食品安全管控体系及实施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5,23(S1):83-8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