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探究
丁彩虹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丁彩虹,. 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探究[J]. 生物学报,2021.7. DOI:10.12721/ccn.2021.157069.
摘要: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包括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认知能力的培养,又包括了美好品德、良好观念的强化,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大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知识背后隐藏的核心素养教育契机,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将核心素养有效渗透生物课堂教学,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高中生物培养
DOI:10.12721/ccn.2021.157069
基金资助:

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整体教育是十分看重的,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将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辅助高中更好地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发展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这一基础性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在社会发展中必须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更快的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学生步入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体系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会更进一步。相比初中,高中生物学科会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敏感度,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高中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探索生物学科本身的奥秘。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与其他科目的融合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将知识串联起来,从多个方面培养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如何培养学生在生物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

生物学科是以研究生命现象、生命规律为主的自然学科,也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不乏大量的生物概念,老师可以利用生物概念来渗透生命观念,使学生从对生物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生命拥有全新的认识,进而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在开展生物概念教学时,老师可以借助生物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生物概念,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物实例对应起来,从而建构起正确的科学概念,为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奠定基础。比如高一学习“组成细胞的分子”时,老师利用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无机物、主要能源物质—糖类、脂肪等生物概念教学来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细胞中包含的物质和重要组成成分,使学生对生物基本组成单位-细胞拥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以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概念教学为例,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等几类,老师可以采用生活化语言和实例来诠释生物概念。不能水解的糖类是单糖,一般输液时候为了维持细胞生命活动会输入葡萄糖,而生活中常见的果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等也是常见的单糖。而二糖则是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一般需要水解成单糖才能保证细胞吸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摄入的。多糖则是生命体中占比最多的糖类形式,通常粮食作物中糖类都是多糖为主。将生物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不仅能够使学生理解起来更简单,同时也对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糖类拥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促使学生在对细胞组成分子的结构进行剖析的过程中轻松形成了“结构与功能观”,使学生在总结归纳中对生物拥有了的科学认知,树立起良好的生命观。

(二)在合作探究中培养理性思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是逐渐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助者,由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老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划分成小组,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导学指引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展开交流讨论,经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推导结论等一系列合作探究过程,使学生逐渐形成理性思维,具备了理性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基因在染色体上”这节课教学为例,本课是在旧知识“遗传因子的发现”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拓展,老师可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使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老师可以利用课堂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回顾“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复习遗传规律、遗传图解的知识内容,然后结合本节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孟德尔科学研究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体现出什么样的科学探究程序?如何利用孟德尔的科学探究方法来对“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说法进行探讨?问题导学使学生快速进入合作探究状态,在回顾了旧知识的同时牢牢抓住知识的衔接点,梳理出理性思维程序: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等要点,推动学生利用类比推理来将新知识探究与学过的思维方法联系起来,建立起模型。温故而知新,水到渠成的引出了萨顿“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并使学生利用思维模型展开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学会利用科学思维和方法去进行验证,做出科学的判断和结论,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

(三)借助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生活实验中得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提高。比如学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生物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方法。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糖类的属性是否属于可溶性还原糖进行实验鉴定,以生活中常见的苹果、梨以及口感清甜的萝卜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斐林试剂中的氢氧化铜作为弱氧化剂来进行还原糖反应。通过生物实验,学生发现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可以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两大类,还原糖主要以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为主,非还原糖则以淀粉、蔗糖为主。生物实验使学生对细胞中能量物质糖类拥有了更加深刻认知并形成了科学思维,使学生不仅高效的完成了糖类知识学习,同时也在实验探究中具备了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课堂中完善评价,开展差异性评价

教师开展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具体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自信,改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生活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差异性评价构建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以统-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要让学生拥有不同学习状态、不同学习见解和不同学习方式。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差异性评价形式,让学生以多角度进行知识思考,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会收获不同的知识体验,也会在勇敢的探索中,领略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评价的时候立足学生个体差异,难度适中的问题就可以让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回答。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合理的构建一些有梯度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得以引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让学生面对生物学习的时候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欲望,产生坚定的学习信念。在把握差异性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展现自己的机会,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生物课教学不仅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也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能够让学生重视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同时也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感悟生命,热爱生物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凯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52.

[2]汤荣娟.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究[J].华夏教师,2020(07):36.

[3]陆宜.浅析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J].才智,2019(34):47.

[4]李凤丽.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华夏教师,2018(36):5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