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科学有效的开展初中生物教学
梁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梁娜,. 浅谈如何科学有效的开展初中生物教学[J]. 生物技术研究,2022.6. DOI:10.12721/ccn.2022.157050.
摘要:
生物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着现实的生成背景,这些背景资料既是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更是打开学生深入理解和深度感知新知大门的钥匙。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实际,依托新知生成的背景,科学有效地开展有效的开展生物教学,从而让生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初中生物生物教学生物课堂
DOI:10.12721/ccn.2022.157050
基金资助: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对生物的利用和保护等,为此,我们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知识,通过给学生引入背景资料,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度融入对生物新知的探究中,促进学生产生对新知产生的深刻的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引入前沿科学成果,激发探索热情

生物学本就是发源于生命现象及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探究生命规律和生命现象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组成。而生命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最基本现象,也是最能触动学生灵魂的课题。前沿科研资料是当前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师用通俗的话为学生解释这些前沿科技的应用引入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物技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价值,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意愿,使其真切体会学习生物的意义。

如在学习《输送物质的器官》这一章中的《心脏》这一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当前我国人造器官发展的前沿科技,激活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述:“心脏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起着为身体的各个部分输送血液的作用,若是心脏出现问题,对人体就会产生很大伤害,最严重的就是心脏出现衰竭无法正常工作,这样的病症在原先是不治之症,但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当前人工心脏技术已经开始成熟,尤其是我国自研人工磁悬浮心脏,是生物技术的前沿成果之一。”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述我国人工磁悬浮心脏的技术。学生此时就会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到,人工心脏的发明弥补了我国国内心脏领域的空白,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人工心脏相当于一个微型高功率血泵,安装在受损心脏的旁侧,通过制造一个新的旁路,让血液绕过受损心脏,从而替代人体心脏的“泵”功能。这样的人工心脏重量不到180克,厚度26毫米、直径50毫米,大小和乒乓球差不多,这样的微型人工心脏的研发是全世界人工心脏技术的突破。

给学生呈现一些极具时代感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前沿科技资料的引领下,学生总是会全神贯注地投身课堂,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可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根植自主参与新知探究的意识,埋下对生物科技深厚的情感,为学生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模拟实验过程,突破生物课堂束缚

丰富实验呈现方式,促进学生科学思考初中生物实验不局限于课本和教室,而是有着十分广阔的实践舞台,只有保障生物实验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实践性,学生的科学思维才能突破生物课堂的束缚。作为新时代初中生物实验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初中生物教师要树立开放思维,找到最适合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实验形式和方法。

如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章中,实验“采集鼠妇”,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绿化带等场所,带上自制纸槽,进行生物实验的设计。为了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鼠妇的活动位置和活动轨迹,了解鼠妇的生存环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光对鼠妇生活有什么影响?为什么鼠妇存在的地方,环境都比较湿润甚至潮湿?之后学生拿着采集到的鼠妇,按照课本上的实验内容进行操作,进一步感受光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对鼠妇的影响,通过小小的鼠妇,学生看到了多种生物因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从而树立联系思维和科学思维。对于因为条件所限无法开展的实验,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电子实验课程,通过动态演绎的方法,模拟出实验过程,也能给学生逼真的实验感悟。

三、树立生活联系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生活和生物存在天然的联系,特别是生物实验,很多实验器材和素材都可以取自日常生活,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发散学生的生物思维,促进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认识和学习生物知识的习惯。初中生物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实验内容进行生活化实验教学。

如在学习《心脏》一节中,实验“观察心脏的结构”,在开始前,初中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买一个猪心,处理干净之后进行自主观察,之后再在教师的辅助下对猪心进行解剖,初步了解心房心室的位置,感受瓣膜的作用,了解心脏的各个腔室分别与什么血管连通,在自主操作中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学生还可以把实验过程录制成短视频,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方便在生物课堂上和生物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问题给予切实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从生活获得切身体验,对生物和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也会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四、重视自身生物素养,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首先生物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素养,只有善于观察、喜欢实验、热爱探究的教师,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进而带领学生一起投入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之中。所以对于初中生物教师来说,一定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在生物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启迪学生,并把自己的探究方向和思考内容展示和分享给学生,和学生平等交流,本着学习的态度,向优等生取经,向同事取经,向网络取经,要秉持一颗持续学习的心,自身才能不断成长,生物实验教学也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五、结语

初中生处于建立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探究习惯、树立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生物教师要依托实验内容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提升,不满足于一般性的程式化操作,充分调动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凸显学科魅力,极大地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

参考文献:

[1]殷邦文,王清平.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四川教育,2020(15):47.

[2]程春英.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53):100-10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