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目标中,还应纳入能力目标、思维目标、情感目标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同时,从化学学科的特点上来说,由于化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枯燥、乏味,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学习,在学习中常常面临着较大的难度。面对这一现状,初中化学教师在优化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敢于颠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将化学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灵活、更加生动的化学课堂,旨在构建高效化学课堂,促进学生认知思维、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学科素养下的人才培养要求。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其与生活、生产实践联系密切,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应用微课资源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与宏观物质世界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认识物质世界。初中化学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练的特点,集中体现化学重难点知识、实验过程、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可以用作课堂指导、疑难解答、知识总结等。微课资源。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解答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遇到的问题,助力学生轻松跨越重难点知识学习障碍,降低化学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丰富化学课程教学资源。
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利用微课推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预习,在课后进行反思和复习,由此,促进化学教学效果提升。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采用微课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是一节课的开始,还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与质量,可谓是影响重大。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微课导入新课,以微课中的图像化资源揭示新课主题,为化学课堂注入更多趣味元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他们尽快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
比如,在开展“燃烧和灭火”教学时,教师提前采用实地拍摄与网络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与整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生火做饭、树叶焚烧、蜡烛燃烧、用火取暖、树木着火、酒精灯燃烧等,并制作成微课,课堂上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搭配导语:燃烧作为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经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在平常生活中燃烧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大家知道火是如何产生的吗?引领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回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火现象,使其交流火的作用,让他们意识的火是在燃烧情况下出现的。接着教师设疑:物质到底需哪些条件才能燃烧?鼓励学生结合。刚才的微课及生活经验尝试分析与交流燃烧所需条件,使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状态,激活他们的思维。
(二)借助微课优化实验,助推学生顺利学习
有的初中化学实验不易操作,或者现象不够明显,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优势优化实验形式,以信息技术手段把实验过程与现象展示出来,给学生创建更为优质的学习资源,使其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助推他们顺利学习化学。
在“溶液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先在讲台上摆放五种液体,分别是红色的品红溶液、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黄色的氯化铁溶液、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无色的氯化钾溶液,由学生说出看到这五种溶液自己的心中的想法,如想知道它们各自的味道是怎么形成的,可能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等。设计衔接语:这五种液体都是溶液,学习完本节课后你们就会了解溶液形成的原理。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操作制作溶。液的实验,将食盐、蔗糖分别溶于水中,随机提问学生上台解释各自的实验过程与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他们发现食盐与蔗糖都消失不见,能够溶解在水中之后,教师提问:怎么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同步利用微课演示食盐与蔗糖在溶解过程中分子的运动情况,帮助学生清晰看到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促使他们真正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与原理。
(三)运用微课复习知识,增强学生掌握程度
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堂所学,复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运用微课复习化学知识,除将课前预习课中授课的微课共享给学生以外,还能够推荐学生自主观看一些网络上的微课,借此拓展他们的复习空间,使其增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实施“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时,本节课主要学习维持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几种重要营养物质,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属于典型的生活化教学内容,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情况较好。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可以将围绕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六种物质制作的微课发送给学生,重点揭示这几种营养物质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他们可在课下时间利用手机、平板或者电脑自由观看这些微视频,根据个人所需选择慢放、快放、跳看等方式,弥补自身的薄弱之处,使其有针对性的复习,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网络上有关介绍人类营养物质及人体健康的微课,要求他们利用闲暇之余自主观看,同伴之间交流各自的感受与收获,使其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作为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存在明显的“低效化”,难以满足学科素养下的要求。基于此,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应肯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助力作用,并将其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充分借助微课的辅助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扩大化学课堂的容量,优化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障碍,促进师生互动以及学科素养的落实,真正提升初中化学的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郑春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微课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32)。
[2]于润清.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0)。
[3]何爱平.基于“微课”平台的初中化学“中间生”课后指导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