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凡金花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凡金花 ,. 浅析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J]. 应用化学学报,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245.
摘要: 微型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有效改善了化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更加喜爱且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化学教学工作。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速度较快,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将微型实验教学方式运用至化学教学课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化学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发展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微型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基础技能。
关键词: 初中化学;微型实验;实践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245
基金资助: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完善的实验流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度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促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将通过强调规范性化学实验操作流程、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微型化学实验、结合生活元素设计微型化学实验等多项措施,对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行分析。

一、初中化学微型实验的作用

(一)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微型实验素材大多是学生常见的物品,教师让学生思考哪些废弃物品能代替器材,自行组装中完成实验,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吸入和呼出空气成分”的化学实验中,将集气瓶替换矿泉水瓶;导管替换为圆珠笔管;胶头滴管替换为用完的眼药水瓶,让学生利用矿泉水瓶、圆珠笔管和眼药水瓶完成实验。微型实验操作中同学们自行讨论、评价,欣赏别人的优点,用于弥补自身的缺点,协同合作中得出实验结果:吸入空气中含有较多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更多。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传统实验和微型实验的区别,讨论总结出传统实验的器材用量多,过于复杂,微型实验易清洗。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到现实生活,巩固所学知识,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激发中学生的探索欲望

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大部分学生会感到陌生,认为化学距离生活过于遥远,逐步失去学习的欲望。微型实验利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认识其中蕴含的原理,让学生深刻体会化学的现实价值。从微型实验观察中得知化学反应的道理,学生逐步发现化学知识和生活的潜在联系,他们的探索欲望也愈加浓厚。

二、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强调规范性化学实验操作流程、微型实验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实验方式相比较而言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同时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操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和探究。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教师要注重强调规范性化学实验操作流程,引导学生以准确的实验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例如,在初中化学“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中,其中的主要实验流程为利用科学的方式将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相结合,进而产生稳定的氧气流。此项实验过程需要涉及多项实验器材,同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耐心。化学教师在开展微型实验教学之前,要注重根据制取氧气实验的操作流程为学生设计规范性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以严谨的实验流程对制氧实验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突破其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化学教师可以重点突出将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一方面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中,强调规范性实验操作流程是促进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

(二)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微型化学实验

微型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要求教师要依据教材基础内容为学生设计实验流程,使学生在微型实验自主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夯实教材基础,提升知识学习效果,强化发展学生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微型实验分析探究化学知识,进而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化学“酸、碱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利用微型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操作方式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从而对酸、碱的概念进行深度认知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实验学习效果,化学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方式将微型实验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促进提升教学效果与实验效果。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设计“酸的水溶液和碱的水溶液在反应之前各有什么离子?反应之后有哪些微粒?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等多项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方面为了将微型实验与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基础教学目标相结合,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探究兴趣。

(三)结合生活元素设计微型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将生活元素与化学实验教学流程相结合,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元素背景下进行实验探究,从而促进提升学生的实验效果。例如,在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实验教学中,教师将微型实验教学方式与本课教学流程相结合,同时将生活元素融合至其中,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等方式获取信息,了解燃烧的条件。同时在生活元素结合的背景下,可以达到双向促进教学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微型化学实验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同时可以通过实验内容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结合生活元素设计微型化学实验,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结合社会热点元素设计微型化学实验

初中阶段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不仅在于认知教学,同时在于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化学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教材内容拓展至社会内容中,引导学生通过社会热点发掘化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与多途径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初中化学课程“金属的物理性质与某些化学性质”一课为例,课程通过微型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对金属的导电性、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问题中与工农业生产相关的案例作为实验背景,引导学生通过社会热点案例进行学习和分析,从中探究多种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此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结语

微型化学实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使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课堂中得到良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转换教学思路,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敏,柳傲雪,曾永明.微型化学实验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化工,2021(5):175-177.

[2]张佳.初中化学整合趣味化学实验的实践尝试[J].新课程(中学),2019(1):15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