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课标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在生物学与健康教育更紧密地结合。初中生物学课程中健康教育知识不可能涵盖各个专门的健康教育的各个领域,生物学教学活动中也有相当的部分与健康教育没有直接关系,如何将生物学教育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地方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
一、生物教学中的健康教育
生物学是医学、卫生与健康的基础。在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将有关生物学知识与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可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促进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习感觉器官的知识时结合近视眼的成因及预防;在学习骨骼的知识时让学生理解坚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柱的道理;在呼吸系统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理解吸烟的危害等。新课标中生物学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更多了,结合的程度也更紧密了,结合的方式也更灵活了,例如让学生收集与交流有关艾滋病的资料等。
二、健康教育促进生物学知识的学习
在《健康地生活》的教学案例中。教材对有关合理膳食的知识及食物的营养成分的知识及合理膳食的好处进行了讲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教材中的食物营养成分表,制定合理的食谱。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还规定一定的费用标准,学生自己调查市场上食物的价格,使制定的食谱符合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这增加了活动的难度,但也使活动与学生生活贴近,让学生了解社会,加强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最终使学生愿意接受合理的膳食,有些学生在活动之后改变了不吃有胡萝卜的偏食习惯。而这个活动最终也促进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学生的心理减压
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任何生物的生存都要在竞争中适应环境,才可能生存下来;还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下,每位学生都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在将来成为有用之才,防止被社会淘汰的悲剧发生。同时,教师还要从协作对于优势种群形成的重要性方面,引导学生要以健康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一切,并在遇到一些自己不能化解的痛苦、困惑时,要敞开胸怀,找父母、老师、同学或自己信任的朋友诉说,寻求别人的指导,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观察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存在的心理压力和困惑,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学生放下包袱,健康成长。
四、培养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物学领域也有诸多这样饱受磨难承认的科学家,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科学家事迹,一方面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通过对生物科学著名人物的学习了解,让学生认识正确对待挫折,在挫折面前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此外,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对学生进行抗挫能力训练,要创设逆境,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
五、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学生之间各方面能力的差异,从而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正确对待遇到困难。部分同学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引起的化解能力差会加剧心理问题愈加严重。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这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出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一个统一体,共同调节巧妙地运用了神经、体液及免疫;同理,一个人出现心情不好、脾气暴躁、郁闷等现象的时候,要找到相应的办法来调整自己,通过自我的调节,获得健康快乐的情绪。
六、实践活动中的健康教育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知识的学习结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很多学校开展了一定的健康教育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原有的以课程为主的学校教育体制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难度相当大,学习资源不足及有训练的师资不足是一种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原有的课程设置限制了实践活动的开展。近些年来,有很多加强实践活动的尝试,如有些学校以活动课、选修课、课外科技活动等形式组织一些实践活动。生物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开展的实践活动的教学。并规定了一定的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这就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
初中生物教学规定的与健康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有:调查本地常见的寄生虫病;记录三天内摄入食物种类和数量,估算每天食物热量;有关糖尿病的调查或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调查;检查视力;收集与交流有关艾滋病的资料;调查本地计划免疫实施的状况。由于有了学时,为各地的初中生物学教师自己开展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提供了可能,学校和教师有可能根据地方的特点、本校的特点开展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如某地有某种高发的地方病,健康教育就可以教这方面的内容。摆在初中生物学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是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设计与组织活动,怎样评价教学的效果。
七、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健康教育
信息素养的需求和高度信息化社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和机遇。立足于当前的先进的科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批判精神、创造能力、协作能力为目标。在信息社会中,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理解信息道德,形成创造能力和批判精神,既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成为各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
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线索,但各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把学科中知识汇聚成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成学科间的融合、交叉。在初中生物学教育中,生物学与健康、与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学科之间都发生了广泛的交叉与融合。学科教学活动以计算机知识基础为依托,涵盖信息技术教育的信息素养目标,实现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
生物学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健康教育也是生物学知识得以应用的一个领域。二者都有培养健全的人的作用。当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医学科学、健康保健的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使得生物学教育、健康教育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信托,而学生也需要提高信息素养,以适应未来多变的世界。因此,生物学教育与健康教育结合、与信息技术教育结合对三方面的教育都有很大的益处。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健康教育,不仅要学生深入理解健康教育有关的理论,收集大量与健康、保健、卫生有关的知识与资料。提高自己的健康保健素养。并懂得应用知识指导日常的生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另外新课标下初中生物的健康教育教学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这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初中生物教师,要充分挖掘生物教学中的健康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穆菊英(1982、10),女,回族,青海省湟中区人。大学本科学历,2006年6月毕业于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专业。现任教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第三中学,担任初中生物教师之职。2012年获得“城镇城镇八年级”生物教学质量三等奖;2013年所设计的课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获得青海省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学组三等奖;2017年在乡村教师访名校的培训中,获得江苏盐城师范学院颁发的“优秀教学设计奖”;2019至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海东市期末统考中所任教的七年级生物成绩排名全县第二;2019至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海东市期末统考中所任教的七年级生物成绩排名全县第一;2020年9月荣获化隆回族自治县“优秀教师”称号;2020至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海东市期末统考中所任教的八年级生物成绩排名全县第一、全海东市第五;2021年7月被评为海东市初中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