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越来越关注高中化学的教学方式。而化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化学的教学中,光靠授课是不行的,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高中化学中出现易混知识点的问题及成因
(一)易混知识点的问题
有些学生在处理易混知识点的时候,并不是很仔细,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也不是很了解,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这是学生在解决化学易混知识点时,经常出现的错误,也是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二)易混知识点出现的原因
第一,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如果基础知识很差,就不能很好地进行解题。第二,解题方法不到位。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而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分析。如果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归纳,那么将会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高中化学易混知识点教学策略
(一)结合实际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调整。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学会适当的教学手段,并指导学生正确地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进行知识讲解时,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解析与解答。举例来说,在学习“原子结构”一章时,由于有类似的概念,比如同位素和核素,他们都有同样的文字,因此很容易使学生对其对应的含义感到迷惑,并且在记忆时也会产生混乱,比如碳12和碳14。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来了解相关的理论概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并在课堂上巩固其理论知识。教师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概念,也可以通过编口诀等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进行记忆。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并能识别出易混淆的知识,易于在以后的知识运用和学习中使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相关化学知识的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利用图像教学法,对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纳
针对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易混淆的知识点,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其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对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比如,把图像教学法应用到化学课堂中,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图像教学能使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探究相关的知识,并能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在教师讲授易混淆的知识点时,最好的办法是运用图像法。通过对知识之间的共性与异同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合理地将知识归类。比如,在教学“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系物,以及同素异形体”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易混淆知识点的教学上。在高考的命题中,这些知识都是与相关的,而学生需要辨别出哪些是不同的物质。尽管这些问题看起来更简单,但由于几种物质的名字和性质相似,所以学生很难分辨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并且很容易在做题中失去分数。从这种意义上讲,图像教学法是要让学生辨别、归纳出这些物质的概念,教师运用实例,将其归类,并最终让学生理解。通过对化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类与分析,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分类法是对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归类,并按其知识特点和化学表现形态进行归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掌握容易混淆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整体的学习能力上得到提升。教师在对知识进行归类和对应的分析时,重点在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特性的分析,并依据知识之间的差异,使其更清楚地把握。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将化学知识进行归类、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更快乐的学习。比如,在化学反应的梳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化学反应的特性来进行分类。但是,由于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其反应特征也不尽相同。在进行相应的分类时,必须选取最适合的。比如,从吸热和放热两种反应的性质出发,可以将吸热和放热两种反应分别进行分析和归类,通过分析、归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的特点,并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在分类法中,教师还能通过实例进行具体的说明,使学生更好地记住,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归类时易混淆的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提升学生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运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复杂,并且在教师的常规教学方式下,进行口头和板书的教学,教师引导着学生刻苦的学习,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轻松愉快的设计,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这样就能有效地理解课堂中易混淆知识点,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师在讲解“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因为学生无法分辨出这一知识点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对这两种化学概念不了解。C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 C+O2=2 CO。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提问,再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来观察和检验。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首先从自己的问题中获得知识,在课堂上展示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好奇心引导下与教师进行易混淆知识点的学习。
三、结论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探究易混淆知识点的困难,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同时,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孔荣.高中化学中易混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0(79):143-144.
[2]尹娜.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J].内蒙古教育,2020(17):75-76.
[3]李梅娜.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17):6-15.
[4]张雪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