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受传统理念影响,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趋于结构化,对于互动探讨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成效较低。部分教师也没有意识到互动探讨式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充分利用该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一、互动探讨式教学特点与作用
(一)及时反馈问题
高中化学是一门需要理论学习加上实验训练的课程,而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该教材内容时,由于自身能力不足,问题较多。而教师借助互动探讨式这一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针对化学课堂提出反馈意见。通过问题和意见的提出,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次数,教师更要在备课过程中,研究教材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驱动性问题,进而促进互动探讨式教学有效开展。例如,在这一门课中学生将会遇到哪方面的难点,针对某一问题,学生又会给出怎样的回答,教师都要进行充分备课,设计预案。
(二)活跃课堂气氛
互动探讨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师生互动,实现化学教学目的。而这一教学方式的开展,也便于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教学方式也促进了学生及时反馈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提升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化学学科难度较大,高中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兴趣不大,也就影响了后续的实验环节,不利于知识框架的构建。随着互动探讨式教学的应用,老师可以从互动中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为教学营造出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三)培养核心素养
通过应用互动探讨式教学,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学会在化学课堂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化学难题,提升自我的核心素养。而且,在互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有序进行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形成化学学科思维,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展思维发散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1]。
二、高中化学教育互动探讨式教学开展策略
(一)创设多样化情境
互动探讨式教学的应用,就是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互动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情境,让学生沉浸式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与探究,实现互动性学习目标。
正如在进行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复习化学反应本质,对引起反应热效应内在原因的方法进行互动探讨。再比如学习《物质的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了解课程重点内容。如小明一口气喝18克水多,还是一口气喝下6.02×1023个水分子多。
当然,高中生正处青春期,表现欲望较强,在应用互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学生特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扮演中亲身感受。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时,应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并按照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扮演不同元素“电荷”。具体扮演过程需根据反应发生后元素的氧化数据,遵循电荷守恒定律确定元素升降变化,让扮演方程式右面的学生跑到左面,进而直观体会化学方程式的升降变化情况。
(二)增加互动实验
实验环节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亲身实验,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探究新知识,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科内容印象。而且,有序进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以让老师在实验环节中促进师生互动与探讨,便于教师接收学生反馈信息,检验课堂效果。
举个例子,在学习《氯气的性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实验让学生了解氯气的性质。可以通过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备氯气,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制备氯气。接着借助教学工具,如两张红色的花朵彩纸,一张用水润湿,一张放入制备好的氯气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论。
再比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一课中,可以通过在稀硫酸中,进行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可以从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现象中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并通过具体实验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什么。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
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展现相关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更直观感受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环节。而且,信息技术的巧妙利用为高中化学开展互动探究式教学提供技术支持,让学生可以在讨论与分析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电池有关的视频,如水果电池的制作过程。利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习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主动与教师交流。而在学习《酸雨》一课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酸雨的形成过程以及危害。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小组讨论,对酸雨的形成过程与危害进行学习并制作相应的流程图,学习相应化学知识。
(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化学来源于生活,且运用于生活,化学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化学理论知识改善生活,增加学习兴趣,并拥有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互动探讨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案例,拓展教学内容。而且,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存在差异,不同的生活案例应用也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提问,提升思考探究能力[2]。
比如,在学习《探秘膨松剂》一课时,老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蒸馒头过程进行讲解。在课前布置手工作业,让学生在家自己动手制作馒头,并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总结自己制作的馒头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并让学生懂得利用膨松剂对制作馒头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膨松剂有哪些、对应的方程式又是怎么书写、只使用碳酸氢钠制作出来的膨松剂有什么缺点及如何改善等问题,进而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拓展评价方式
评价环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程知识,也可以通过肯定性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而在互动探究式教学应用中,教师在评价这一环节,更应该采取多元评价,避免单一评价方式带来的不利效果。教师也可以将这一教学模式中的互动与探讨元素融入评价环节,实现教学评价效果提升目标,帮助学生在评价中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
结论:综上所述,互动探讨式教学需要师生联合交流,在教师开展教学时,学生通过自我思考、互动探讨等方式理解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也利用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俭. 高中化学教学中互动探讨式教学应用探讨[J]. 高考,2021,(01):93-95.
[2]王美清. 互动探讨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J]. 高考,2021,(3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