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情境教学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但由于初中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由于初中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创造情境时,必须兼顾形象和情感的多重作用,使他们能够真正爱上化学。然而,目前中学化学教师所创造的课堂环境还不够完善,未能充分发挥其优点,因此,如何优化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获得优质的知识,是每个中学化学老师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正确认识情境,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
情境创设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构建契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特定场景,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在实践中,有一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对教学情境认识不全面,认为利用多媒体制作各种绚丽夺目的课件展现出来就是创设情境,而事实上学生很容易被这些五花八门的图片、故事吸引注意力,影响到其对知识的获取,这无疑会对课堂教学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实践中,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对情境创设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设定有利于学生知识理解、运用的情境,最大限度发挥出情境的作用。
如在“溶解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从背景情境入手:船员出海遇险,流落到荒岛上,只有塑料板、打火机、玻璃瓶等物品,该船员在荒岛上准备烤鱼,需要盐和淡水,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获取盐及淡水。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各组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及自己的认知,讨论获取盐与淡水的方案。学生根据自学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得出对海水进行加热能获得盐与淡水,但是对于这一方案的原理却不是很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讨论结果入手,讲解海水加热获取盐与淡水的知识点,并利用多媒体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观察海水加热中的实验现象,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进课堂学习效果提升。
2.打破思维局限,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以往的教育体系中,在中考因素影响下,教师会不停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入感知,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佳。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局限,创设有效情境,强化学生课堂参与度。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由于自身的学习兴趣降低而出现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对此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兴趣指引,可以借助化学故事、科学知识,并结合学生的生活来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单纯地成为旁观者,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形成、实验操作等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这样才能为学生化学学习效率提供保障。
如在“燃烧和灭火”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消防员灭火的场景为切入点进行知识讲解。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发生火灾的原因,学生会提出明火或者火星点燃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火星、明火点燃易燃易爆物品会引起火灾。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的条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得到提升。在讲解“灭火”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小型的灭火器带进教室,让学生真正地观看、操作灭火器,教师根据学生操作为其讲解相关知识点,渗透灭火原理知识,深化学生的理解。
3.借助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知识探究欲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借助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化学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有效结合新旧知识,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这部分知识时,可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1)在没有装任何东西的空饮料瓶中加入一部分水,拧紧瓶盖后用力摇晃;(2)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相同饮料瓶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水,拧紧瓶盖后用力摇晃。然后对比两组实验现象。教师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空饮料瓶装入水摇晃没有什么影响,而装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瓶加入水摇晃后瓶子会变瘪?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在现象及问题的驱动下,会更加主动地思考,这不仅对于有效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很大帮助,变量的实验还能通过控制变量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4.灵活挖掘创造情境素材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深层次地挖掘教材中的情境素材。在当前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情境素材的内容,如图片、讨论、小实验等,教师要借助这些素材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点拨引导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重难点知识,设计相应的讨论议题,将讨论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栏目,通过扩展性问题让学生深层次思考、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如教师讲解关于化学肥料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给出的图片素材,将缺少相关元素的植物图片展现出来。如缺少钾肥料、磷肥料的植物,并与健康的植物开展对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促进学生认知效果的提升。
初中化学教师还应该对新课程标准中的情境素材进行深入挖掘,并积累相应的情境教学经验。在新课标中,对化学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教学实施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情境设计中需要结合新课标要求,对学习目标、情境内容进行全面介绍,并结合学生身边可见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互动,探索物质构成,了解化学变化,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对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思考。
结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在情境创设上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优化改进,借助情境来引导学生高质量探求知识,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都,黄羽淇.初中化学复杂计算问题解决的素养培育价值及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3(05):79-83.DOI:10.13884/j.
[2]傅明.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驱动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8):139-140.
[3]杨兴龙.基于问题链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