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初中物理习题编制与选用初探
黄创辉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创辉,. 初中物理习题编制与选用初探[J]. 物理进展,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21.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习题编制与选用的依据及常见问题,利用典型示例,总结符合实际规律的、具有科学依据的试题。以促进教师教学中选用及编制试题的严谨性、科学性,增强物理习题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 初中物理习题编制课标习题选用
DOI:10.12721/ccn.2021.157021
基金资助:

一、编制与选用习题的意义

日常教学中,我们选用的习题普遍存在针对性不强,重复过多,选用不够科学,编排结构混乱,没有阶梯性,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单元测试题没有很好的衔接关系,甚至由于追求练习的题量导致习题泛滥,出现偏题、怪题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等问题。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大发生,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从学情出发精心编制和选用习题,才能帮助学生脱离“题海”,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就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大家一起探讨平时我们教学中的习题编制与选用应该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二、 习题编制与选用的依据

(一)以课标,明考点。

编制试题之前,务必要先阅读《新课程标准》关于当节课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课标要求对试题进行初步甄选。

1.教材涉及但课标不要求的内容,此类习题可根据学情进行合理取舍。

例如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材在“科学世界”中介绍了“凸面镜与凹面镜”的特点及应用。而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对“凹面镜、凸面镜”并没有具体要求。

【不可取习题列举1】下列光学仪器,对光具有会聚作用的是(  )

A.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        B.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  

  C.汽车的后视镜              D.舞蹈室演员用于矫正舞姿的镜子

再有第五章《透镜》,课标要求:认识凸透镜的会聚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会画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径迹,会画出过光心的光线景凸透镜后的径迹。但对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并未作要求。

【不可取习题列举2】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1.png

根据课标要求,对凹透镜的习题选择可参考下题:

【替换习题】如图要使下面的光路图成立,请在虚线框内画上相应的透镜。

2.png

对于教材涉及但课标不要求的内容,此类习题对普遍学生来说不可取。如果学有余力的学生还是可以尝试拓展。

2.教材不涉及且课标不要求的习题直接舍弃。

在现行的一些教辅资料中还看到一些旧教材旧课标的习题,例如2013年版次,2019年印次的《百分导学课后作业》还出现这样的习题:

【不可取习题列举3】透过蓝色的透明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

A. 观察黄色物体,呈现绿色      B.观察白色物体,呈现红色

C. 观察红色物体,呈现红色      D.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都呈现蓝色

2012年改版的材改已经根据2011年发布的《物理新课程标准》删除物体颜色的内容。因此上述习题属于教材及课标都没提及的内容,应该杜绝出现,我们一些学校额外购买的教辅资料教师要严格审查每章节内容后再选用。

(二)以中考,定方向。

初中物理的终极学习目标首先是中考,因此平时的习题应该以中考为风向标。然而于新授课而言,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直接把中考题抛给学生显然是不可取的。但是教师在备课、备习题前很有必要先把近年本章节的中考题抽取出来先做一遍,教师先做到明确中考方向、明确中考对本节知识点的侧重和难度要求。

以第二章《声现象》为例,引用近年广州物理中考考题,情况如下:

【2018广州中考】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A. 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2019广州中考】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声音

3.png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

通过近年中考的提取及分析,观察知识点考查的频度及难度,教师对本章节的考点、重点、难点必然了然于胸。在选用及编制习题的时候方向就必定更清晰了。

【2020广州中考】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三)以学情,制难度。

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基础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一份题贯行到底显然收效有限,因为每份题都只适用于部分学生而非全部。为了提高习题的适用性,可行的方法通常有:

1. 分层练习

  【A类题】把一物体缓慢放浸入水中,测得物体排水重为6N,则此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为N。

【B类题】把重为8N的物体浸入水中,测得排水水重为6N,则物体浮力大小为      ,此时物体在水中将会                 (描述其运动状态)。

【C类题】把质量为1kg的物体浸入水中,测得溢出的水重为0.8kg,请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

2.习题设置多阶梯

【原题】如图,一实心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体积为100 cm3,此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0cm3,求:木块的密度。(g=10N/kg)

4.png

【替换习题】如图,一实心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体积为100 cm3,此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0cm3,求:木块的密度。(g=10N/kg)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重力;

(3)木块的质量;

(4)木块的密度。

5.png

相对而言,分层练习对老师出题要求较高。此外,分层习题在使用的时候会遇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习题不同,老师在选择评讲时难于迁就一方或全面平衡等更大的问题。而多阶梯的习题使用起来可操作性更强,它只是把习题难度用阶梯的形式分解难度,而这恰恰就是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方向的过程。分层练习更适合布置课后作业。

三、习题的编制与选用必须具备科学性

习题的作用之一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二是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而物理学科的最显著特征是科学属性。因此,科学性是编制及选用物理习题时必须遵守的的首要原则。

(一)不强行捏造情景

科学性要求习题所描述的事件或现象要符合客观事实,应用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原理符合实际。但有些习题的情景纯属强行捏造,如下面这道题:

【不可取习题列举4】大灰狼来敲门,小白兔不开门的原因是大灰狼的声音与兔妈妈的声音相比(   )

A. 音调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以上均是

【替换习题】隔壁家的音响传来“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爸爸说:“是刘欢在演唱”。爸爸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小白兔不开门这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事件背离客观实际。这种类型的题,因为情景生硬,与客观事实联系不具体,学生难以具体分析过程,容易使学生养成背答案的坏习惯。

(二)题设必须具体明确

科学性要求习题的文字表述清晰,符合实际,无歧义。

【不可取习题列举5】按要求连接滑轮组

6.png

此题,重物标注G,要求画图使F=G/2,F=G/3,显然这道题的意旨前提是:忽略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但是题目并没有做出说明。这样的习题做多了,会让学生形成习惯把情景理想化,不理会实际影响因素,考虑问题片面,不尊重客观事实的缺陷解题思维。

四、习题编制与选用要做到示范、模仿、检测三环相扣

我们常常感叹学生答题“粗心大意”,其实“学生的粗心大意”是因为学生没有一套解决问题正确“流程”才出错,按“流程”解决问题是会比一看题目就写答案慢,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确。但这解题策略不是考试时学生突然会用,是平时练习模仿老师“练”出的习惯。老师就要坚持长期做到教师示范、课堂练习、单元检测相呼应。

(一)老师示范

学生虽然八年级才开始接触物理,但是他们很容易把其他学科的解题习惯直接应用到物理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在学生答题前,坚持先选一题做示范,并且严格按照物理解题的流程进行讲评,让学生掌握根据问题提取有效信息,根据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题】如图所示,通电导线a、b固定不动,若左磁体对a的作用力为Fa向右,则右磁体对b的作用力为Fb向     ,你判断的依据是:                 。

7.png

(二)学生模仿

教师示范完毕后,紧接着再选一题让学生模仿老师示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教师可让学生口述自己的解题过程或在题目中设置要求写出解题思路。这种形式,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比较容易获得成功感。除了课堂练习,最好设置一道类似课后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模仿】如图所示,通电导线a固定不动,磁体对a的作用力方向与图甲相同的是,你判断的依据是:。

8.png

(三)检测学生

无论是课堂检测还是单元检测,检测的题目都应该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习题相呼应,三个环节的习题应该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现象,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方法。以此达到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练习同一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目的。

【检测】如图所示,通电导线a、b固定不动,左磁体对a的作用力为Fa,右磁体对b的作用力为F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png

四、习题编制及选用接地气,让习题更具趣味性

(一)把学生熟悉的情景编入试题

人们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总是特别有亲切感,把学生熟悉的情景编入试题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主人翁,做习题的时候可以提高积极性及信心。教师可以根据本校或周边发生的热点事件,如新闻大事件、青春偶像剧、校运会、元旦文艺汇演、消防演练等情景,根据内容需要把其编入习题中,必定能够唤醒学生的热情。

(二)把学生的名字编入试题

一个偶然的灵机闪动让我想到把学生的名字编入习题中,我们不妨把物理习题里的“小明”“小红”“甲同学”“乙同学”切换成我们真实学生的名字。

【原题】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跑得较快。因为相同,经过的路程较。

10.png

【替换习题】百米赛跑中,锐杰、兆祥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跑得较快。因为相同,经过的路程较。

做出这种尝试的结果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学生看到题目中出现自己的名字或同学的名字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因为这些熟悉的名字,他们更自发地展开一些讨论,使习题课变得不再沉闷。

结语:教学工作是一个随着时代及学情不断变化的过程,任何工作的成功,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知才能迈向更高的台阶。高质量的习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之一,让我们在日后的实践中继续思考和探索如何更有效的选用及编制习题。最后引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鞭策自己及同行:“我们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须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而思,学而行,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广州市教育教研院. 2015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R]. 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

[3] 符东生.2016-2019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物理科[R].2016-2019

[4] 赵兴华.编制初中物理试题的科学性研究报告[R].2014

[5] 扬帆.百分导学[G].广东经济出版社.2019

[6] 陈礼兴.浅谈物理习题的选择与编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