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把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技术创新、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与互联网融合起来,更能突显以“学”为中心的发展性原则。研究表明,基于“化学方程式”的初中化学情境更适合新时代初中生发展需求,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化学方程式环境下,如通过线上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与学习相关的信息,也可以随时与老师、同学交互信息,分享评价学习成果,真正实现学习认知的个性化与实时化。“泛在化”的化学情境,实现了从学校向家庭、社会空间的拓展;突破了时间限制,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也实现了从单一的纸质媒介向实时交互的互联网信息传输发展。
一、重视基本知识的理解,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充分说明了基础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初始阶段,需要重视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把那些简单的知识点很好地内化.当学生能够把前期的基本知识全部掌握之后,对学生学习进阶知识就会产生“金钥匙”的作用.而部分学生正是因为对基础知识的轻视、无视,导致自己在学习化学进阶知识时出现了各种疑惑与不确定,最终影响了对化学知识架构的认知.可见,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对学生的解题会产生基础性的作用.例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部分知识点时,学生需要对质量守恒定律知识概念形成最基础的认知,了解化学反应过程当中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在微观层面,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量和种类是保持一致的.当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之后,可以应对生活中许多相应的问题.如,有人能够把生活中最常见的“水”变成“汽油”.如果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有人可能认为是可能的,但是也有些学生认为不可能,但是究竟为什么,不少学生可能对这一问题存在一定的疑问.当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白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之后,就能够从借助质量守恒定律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汽油”和“水”的成分显然是不同的,不论如何进行反应,水都不可能变成汽油,自然汽油也无法转化成水.基于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在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配平”,若忽视了“配平”,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计算结果.可见,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重视基本知识的讲解,不仅有利于学生扎实化学基础知识,同时能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二、通过证据推理,构建物质联系
学生通过“证据推理”,认识到物质间存在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初步建立学科素养中的“变化观念”;引导学生运用建模思维初步学会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归纳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使“零散”的知识整体化、结构化。化学复习课的意义主要在于系统梳理知识,提升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实现思维的进阶。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的变换,这一点恰是学生易忽略的重要知识点。复习“水电解实验”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变化时伴随能量变化,认识此种能量转化的重要性,唤醒学生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化学计算是一种重要的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通过二种不同类型的化学计算题,让学生意识到研究物质不仅要定性认识,还要定量研究;意识到学习化学知识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逐步学会多维度思考、分析、解决化学问题。主题式复习是精细化的系统学习,要求授课教师对整个学段的知识体系有精准而独到的认识,并投入大量精力去寻找合适的主题,构建起各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激发学生学习本能,促使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因此,这种复习模式对集备组的力量及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有比较高的要求。此外,主题式复习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知识应用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对“待优生”的授课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场景类比,抽象转化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只有将化学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才能凸显开设化学课程的现实意义。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做合一有两种含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这段话从一个侧面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基于这一思想,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场景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学生可以对不同的生活场景进行类比,借助这种方法将抽象的化学问题转化成为具象化的场景,学生能快速掌握学习化学知识的正确方法。
结束语
初中学习环境趋于成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加速了教与学模式的转变,基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情境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证据推理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当然,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有很多初中生存在不能甄别和选择信息、对手机等互联网工具缺乏自控力、需要家长进行监督等弱点。但是时代的发展步伐不会停止,基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情境创设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严萍.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7):116-118.
[2]赵昊.初中化学结构化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 2021.001922.
[3]洪兹田,王锋,陈女婷.初中化学“变化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1(0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