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以广西思的村“镉米”事件、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怀宁县儿童血铅超标事件、陕西“癌症村”事件为代表的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将人们的视线引到了食品重金属危害上,重金属的检测是食品中重金属危害控制与治理的首要环节。因此,分析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技术非常必要。
1食品安全中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
1.1化学测试方法
化学测试是食品重金属检测的主要方式之一,化学测试方法包括传统化学检测与电化学测试两种。过去的传统食品企业应用最多的是传统化学检测,传统的化学检测方法有试剂比色法,试纸检测法等。试剂比色法是利用重金属能够与很多显色剂产生作用,能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显色方式来完成检测。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对样品进行溶解,检测只能在溶液状态下完成。试纸检测法是通过专业试纸,通过样品内部成分与试纸完成显色反应来实现重金属的检测,准确率达95%以上,不光可以快速开展检测还能重复进行检测。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化学检测方式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本公司的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快速,方便,准确。电化学方式主要有直接电导法(通过溶液测试得出电导值来显示出目标物质的浓度)、库伦分析法(对样品溶液进行电解,通过消耗能量来确定物质浓度的方式)、电导分析法(对样品溶液的电导率进行分析的方式)和伏安分析法(样品溶液中以电极的电压和电流的基础实施的检测方式)。从发展历程上看,电化学检测方式是通过传统化学检测的发展与创新而形成的,电化学检测方式与传统化学检测方式相比更加合理,更加先进,也更加精准。电化学检测方式中普遍以伏安分析法为主要的检测手段,这种方式尽可能的加强了检测的精准性。电化学检测方式还有其他优势,在检测过程中,能够以此完成多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充分体现出高效,精准的优点。
1.2等离子体质谱法
等离子体质谱法是食品中重金属污染常用检测技术。该技术一般需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结合石英玻璃旋流雾室、微波辅助消解仪等进行使用。为科学评价北京地区常见车前草、苦菜、苜蓿、蒲公英和荠菜等野菜中的重金属含量,利用微波消解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了铬、镉、铅、砷等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在检测样处理完毕后,采用了内标法,配合动态反应池,消除了同量异位素干扰、双电荷离子干扰。同时应用碰撞反应系统+炬屏蔽系统,校正质谱中多原子离子干扰,并利用5%甲醇在等离子体内敏感度递增效应,改善了难电离质谱灵敏度。进而以硝酸溶液为介质,进行标准储备溶液的逐级稀释进行0.0~100.0μg/L的标准溶液配制,按实验法测定绘制标准曲线,得到了不同重金属元素的线性范围、线性回归方程、检出限。而马玲等则利用硝酸溶液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样品中6种重金属测定,结果表明,各元素在0.0~1.0mg/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方法检出限中镉为0.3μg/kg,铅为2.5μg/kg,镍为13.0μg/kg,铬为10.0μg/kg。相对标准偏差最大为4.5%,最小为2.1%,回收率最大为101.0%,最小为92.4%,满足了海鱼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高度灵敏、准确、精密测定要求。
1.3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检测主要应用于食品变质检测中,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根据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对食品质量进行判断。在实际应用中,检测人员需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操作,明确具体的检测范围和检测区域,掌握菌种的特征、分布情况以及使用数量,进而判断食品是否存在变质情况。同时,微生物检测还能够检测出食品中的细菌和病毒,对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2食品安全检测管理策略
2.1建立健全的相关管理系统
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为此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为相关部门培养出专业人才,保证食品检验检测人员的高专业性和可靠性。加强检测流程及检测人员的管理,对各个环节做出要求,保证检测样本符合食品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对检测人员的管理要保证贯彻实施责任落实制度,将责任归结到个体,同时贯彻落实技能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检验检测部门应以引进新型技术为导向,完成食品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的优化升级,借助先进仪器和技术减少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差,使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同时还可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完成对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各个环节的监测。
2.2创建检测机构网络系统
除了针对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监督工作之外,还要侧对当前人员登记管理系统进行规范与完善,进而针对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统一明确的约束与引导,使其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具高效性,全面提升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及水平。①具体来说,食品监管部门需要依托于我国当前的国情发展以及社会建设,逐步进行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从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细节入手,始终遵循食品安全原则指导,全面落实监管手段,为食品安全及品质保障提供可靠的支持。②食品检验检测部门必须要严格落实自身职能,针对各个检测环节做好规划安排,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重复性工作,提升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及权威性。③“互联网+”发展趋势下,还需要针对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进行网络系统的构建,并以此为基础,实现食品检验检测相关信息的共享传递,进一步促进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合,避免与市场脱节。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这一网络系统需要联合市场动态进行适当的优化完善,打造一个良性竞争环境,有效推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专业化、高效化发展。
2.3完善食品检测机构设置
提升食品检测技术,促进食品质量安全,需要完善我国的食品检测机构设置。目前的检测机构有国家检验检测机构、私企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平台等,而事实上在市场准入方面以官方检测机构为主。随着食品检测部门近年来的不断改革,我国食品检测的安全性能已经有效增强,但为了提高效率,还需要私企和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健全食品检测的机构设置。①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食品检测领域,发挥现代科技的优越性,有效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效率。②在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规范的法律法规之下建立食品检测的联网平台,在平台上实现官方检测、私企和第三方检测的数据共享,提高效率同时加大检测结果的透明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人们的生活物质需求不断提升。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涉及范围较广,例如肉制品、蔬菜、水果以及零食等,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更加重视,对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和机构要认识到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性,采取科学的措施优化检验检测工作,进而保证所有进入市场的食品质量优异,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维护社会稳定和人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李翠翠,刘亚男.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相关思考[J].现代食品,2020(5):68-69.
[2]伊丽娟.关于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探讨[J].现代食品,2020(1):168-169.
[3]焦雪丽.检测机构食品检验工作质量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16(3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