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是现代教育工作中比较推崇的方法,其核心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指导,利用互联网的形式作为主要学习手段,并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内容进行教学,并通过视频全方位地展现。这种在线课程资源,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物理实验的导入、重点知识的讲解等教学环节,都可以大胆采用微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一、微课的作用
第一,借助微课素材的应用,对于物理知识的直观呈现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存在着客观的吸收难点,这其中一个较为关键的原因在于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基础,较为注重概念的学习理解,而概念知识比较抽象复杂,在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资源,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第二,通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微课资源的应用,也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充分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吸收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手段。微课教学时间较短,形象直观,更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学习特点,同时因为它往往只集中在某一问题上,学生更容易抓住重点,化解难点和疑点。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策略
(一)问题导向,微课教学要与学科教育紧密结合
微课作为一种创新学科教育形式,它的优势特点是显而易见的。至少从调动学生注意力,改善课堂气氛来看,微课教学更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很多教师在微课教学中没有做到有效衔接,对微课视频的接入过于生硬,缺乏前期的引导和后续的跟踪。这就导致微课教学成为一个单独存在的过程,其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延伸。进行问题导向时,要在课程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在启迪学生思维探究的情况下引出微课视频,让大家充分集中注意力,认真把握微课中的内容,避免遗漏重要知识点。
比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方面知识的时候,教师想要用微课的方式展示声音的传播具有的规律、特征和声音传播的能量。在课程中,教师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很多同学都知道,声音是通过振动等方式产生的。那么,振动的方式不同,发出的声音会相同吗?用不同款式的录音机播放同一首音乐,在音量大小一致的情况下,发声部位的振动情况一样吗?”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始思考振动与声音的关系,思考振动的频率、音调的高低是否和振动物体本身的材质、形状等各方面有关系。在学生的思考中,教师引出微课视频内容,告诉他们可以在微课中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将教学内容从课本过渡到微课视频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认真从微课中寻找答案。这比直接播放视频给学生看的方法更加简洁高效。
(二)内容管理,微课的设计需要精益求精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育形式,在各个学科中正在受到推崇。但是,如何用好微课教学模式,如何在微课教学中达到理想的效果,这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摸索探究。笔者认为,微课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首先需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早期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的时候,PPT课件教学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些教师对新形式掌握不熟练,内容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对PPT课件的学习体验不理想。那么在微课教学方面,我们也要汲取经验教训,做好内容管理,把每一堂微课打造成精品课件。
以“透镜及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点为例,笔者在制作微课课件时主要围绕凸透镜、凹透镜等几种常见形态的透镜及其光学透视图、光学折射原理,透镜对光线和图像的折射效果等几个方面来设定内容。借助透视图和相机结构剖面的Flash演示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了解到不同透镜造型下,光线穿过透镜会产生怎样的改变。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相机、摄影机等的镜头及其造型,以及眼镜的镜片造型等,笔者也在微课视频中做了演示。整个微课基本分为透镜种类、透镜的光学原理演示、透镜的实际应用途径演示等三个部分进行。学生循序渐进地观看微课视频,即可对透镜的光学原理、光学现象等有更清晰的了解。
(三)任务驱动的微课教学活动,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微课教学中,任务驱动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学有所得的必要途径。教师要避免在微课教学中单纯让学生看完视频就结束课程。看视频本身只是一个被动的观看过程,学生是否能吸收其中的知识点,是否能对物理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还需要教师去引导带动。围绕微课教学设置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自主思考,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科水平。
比如在关于“动能和势能”这方面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布置了两个微课任务。其一是要求学生对照微课视频来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组试验模型,用来研究小球从斜面滚动落下后能将木块推移到多远的距离,从而研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二是尝试按照微课视频中的内容组织实验,记录实验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地反馈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一个是制作实验道具的过程,一个是进行实验的过程,这两个任务紧密衔接,既是对微课视频中内容的温习利用,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一举多得。可以看到,在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对照笔记、教材和视频内容来总结知识点,制作实验所需的道具,考虑实验的步骤,分析实验数据,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是巩固物理教学成果的有益尝试。
三、结语
微课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学工具,也从根本上创新了教学模式,因此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去把握知识讲解,也可以更加有效地激活课堂,促使学生在问题中获得成长。其次微课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线资源的形式,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当然最大的改变还是课堂,促使初中物理课堂面貌一新,能够为学生建立更好的学习环境,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穆翠侠.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
[2]杨吉英.微课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与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
[3]黄晓珍.微课在初中物理光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