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在初中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初中生的脑力开发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巨大帮助,但是恰恰因为其逻辑性强、思维方式复杂,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变得低效,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已是必然。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是初中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教学方法已被一些教师采用,通过他们的课堂效果显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优点。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仍需不断改进,对于这种教学形式的价值意义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措施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小组探究
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可以向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生学习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探究汽化和液化的关系,了解沸腾现象和沸点。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生活现象,生动的生活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动机。之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探究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比如在研究沸腾与沸点时教师为学生展示了两个情境视频:第一个视频是在日常生活中加热一壶冷水,观察从水面平静到翻滚小水泡,再到水面翻滚的过程;第二个视频是拉萨人民加热一壶水的过程。这两个视频中分别标注了冷水的温度、水面翻滚时的温度以及加热冷水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在播放完两个视频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观察到的水沸腾前后气泡、声音和温度的变化。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水在刚刚开始产生气泡时就已经沸腾了,此时气泡比较稀疏,体积也比较小;有的学生则认为水在彻底翻滚起来之后才算是沸腾,此时气泡变大并且稠密。教师将这个分歧化作问题引导班级内所有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同时鼓励大家在组内提出其他问题。有的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冷水温度相同,烧至热水沸腾的时间却不相同;有的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同样是翻滚状态,两个温度计显示的度数却不相同;还有的学生询问这究竟是不是沸腾状态,在沸腾之后水温是否还会继续上升,有没有上线。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借助生活中的问题探究为小组合作在实践研究中做好铺垫。
(二)通过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实践
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实践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小组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并分布任务,通过合作完成教学过程。过程和内容由小组成员共同设计,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例如:在《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之后,教师从上一个环节小组代表提出的问题中找出重点研究对象:沸腾现象中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在探究这一现象时,小组成员合作设计实践内容,分布任务,梳理实践操作步骤,设计记录表格,然后将实践方案上交给教师。教师就各个小组的实践计划进行补充,要求学生注意安全,精确每一个步骤中的数据。在小组合作的任务分布中,有的学生负责操作实践步骤,有的学生负责计时,有的学生负责观察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有的学生负责记录。学生进行探究,在水沸腾前每隔3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水出现气泡之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水面出现气泡之后每隔30秒记录一次水温,在水沸腾之后继续进行实践,直到水沸腾10分钟之后停止实践。有些小组在实践过程中不但测量水的温度,还尝试测出水蒸气的温度。也有的小组在实践过程中想要找出影响水的沸点的因素,于是他们尝试着将其他物质加进水中,将火调大或调小等等。每个小组在实践结束之后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图像,形成平滑的曲线,然后共同进行分析。学生在合作中通过观察曲线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水温逐渐上升,并且上升速度逐渐增快,直到沸腾之后,水温不再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另外水的沸点虽然很接近100℃,但没有真正到达100℃。此时还有的学生执着于沸点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每个小组深入了解气压对水的沸点的影响,同时使学生了解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实践的过程中鼓励大家利用数学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每个学生都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逐步感受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组间进行交流,拓宽研究思维
在引导学生实践探究完毕之后,教师再次可以组织小组间的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拓宽研究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组内交流和汇报的过程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
像在探究完沸腾现象中温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之后,教师组织交流活动。有的小组提出在实践中测量了水蒸气的温度,自己小组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水蒸气的温度比水温高,但是在实践测量时却没有得到对应的数据。教师可以播放学生的实践过程,引导所有小组共同探究,了解究竟是搜集的资料出现错误,还是实践过程出现了问题。有的小组提出一个现象,在骗术中有一个油锅捞钱的技能,但实际上是在油中加入了醋,降低了沸点,那在水中加入醋是不是也可以降低沸点。教师可以进行现场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验证想法。在这一阶段,小组长可以帮助其他成员总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个性观点,反思和总结实践过程。另外除了关于水的沸腾现象的讨论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各个小组拓展延伸思维。像有的小组提出在用自来水进行加热后,水面上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这些白色物质究竟是矿物质还是微生物。有的小组则是提出利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自来水中有许多微生物,纯净水中却没有,因此在喝自来水时要先加热,喝纯净水则不用必须加热。也有的小组根据自来水需要加热杀菌提出问题,如果水的沸点足够低,是否还能起到杀菌效果。
二、结语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已不能进行高效教学的情况之下,为了更好地传授初中物理知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已成必然之势,通过对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索与研究问题,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为了使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与高效,在初中物理新教学方式下进行经验的整理与吸取,不断完善新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以期该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初中物理课堂的高效化,以达到最终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华南.浅析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5):56.
[2]高晓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认知合作小组学习环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