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情境创设的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研究
柯凌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柯凌春,. 基于有效情境创设的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研究[J]. 化学研究前沿,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4.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更多关注是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结合真实情境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育观点,近些年的高中化学考卷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结合真实环境的考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全面素质。本文正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从“真实情境”的视角,对“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 有效情境高中化学反应原理
DOI:10.12721/ccn.2023.157034
基金资助:

对情境教学的探讨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众多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但是依旧不够成熟,所以想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能力,还必须要有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感受支撑,才可以让他们更轻松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在课堂上,通过创建课堂真实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品质,并能在较快的速度下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本文通过对“课堂情景创设”的分析,旨在提高“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板块的教学效率。

一、常识运用,生活情境

化学来自生活,也为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进到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问题探索的热情。高中学生通常更容易接受他们所熟知的、来自他们身边的、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和探究自信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内容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同理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将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价值,从而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帮助他们在现实中完成知识实践,取得关键进步。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地把知识教学和现实生活问题结合起来。《化学反应原理》板块中有许多化学知识都涉及了日常生活问题,比如食醋能去除水垢是基于溶液酸碱性知识,还可以用热碱溶液去除油脂,这是结合了盐类水解原理,生活中的“暖宝宝”产生热量是因为原电池反应中的氧化释放热量原理。市场上流行的一种很受欢迎的快餐“自热火锅”是利用发热包内的生石灰与水接触后发生放热反应的原理来进行加热的。此外,老师还可以结合“冷藏存储食品是为了减缓食品腐烂速度”的实例来对化学反应速率内容进行说明,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还可以节省学习时间。还有学习化学电源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课本中介绍的锌锰干电池、纽扣电池、锂电池和铅蓄电池等进行实物展示,它们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电池,很方便收集到,老师进行实物展示,可以更好地进行电池构成知识的讲解。最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危险化学品爆炸、制造化学毒品等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事例,老师要对这些事例进行正确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清是非,做出正确的评判。[1]

二、技术运用,演示情境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结合画面、录像导入课堂情景的方式逐渐被大多数老师所接受,并成为一种被普遍应用的情景生成方式。多媒体具有声图并茂、画面形象生动等优点,其可以协同利用多种感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易于他们掌握。特别是在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等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光靠文字进行描述,要让学生掌握是很困难的,而通过图片和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就能让学生更快掌握。比如,在对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的时候,针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流向以及导线中电子流向的问题,同学们存在着不明确和比较模糊的认知,而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技术,就可以将那些原本很难理解的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当然,情境的创建方法并非单独运用,而是要与特定的课程相联系,结合课程的特点,灵活地选取一种或多种设置方法。像活化分子碰撞理论模型这样的微观原理知识,学生不能亲自经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照片或动画模拟等虚拟情景来呈现,但这并不违反这个碰撞过程或反应过程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我们将其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更好地了解。

三、巧用历史,构建情境

化学历史是化学学科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基础,是化学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化学发展史中,有许多著名的经典实验,是许多优秀化学科学家的智慧与努力结晶,把它们当作情景材料引入到课堂中,不但给枯燥乏味的课堂增加了一种神秘感,还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跟随科学家们探索化学奥秘的思路与方式,体会到他们在推进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孜孜以求、不畏艰难的高尚精神。大部分高中化学老师都侧重于教授基础学科知识,然后轻描淡写地将化学史的内容一笔带过,或是只简单地讲解课本现成的知识,而不去探究这些知识的发展和来源。化学历史中包含着化学家们的科学智慧,把化学历史融入到化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去追寻化学原理的来源,去了解化学知识的生成,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最后促进他们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就拿侯德榜来说,其所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对国内和全球的氯碱工业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学习电解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氯碱工业发展史的情境带入到教学中,在老师的逐渐引导下,学生不但认识了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认识了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还感受到了化工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四、巧用实验,推进探究

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实验是创造课堂情境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创新精神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通过对现象进行观察,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对其进行思考和讨论,可以磨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他们学习兴趣的提升,让他们逐步培养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情景”并非简单的“操作或者演示”,而是要做一些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探索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产生的影响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NO2玻璃球浸入热水中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玻璃球的颜色发生改变,以此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变化概念与平衡思想素质进行培养。此外,在实验室开展“电解水”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对该实验加以改造和革新,用小型太阳能电池代替原来的干电池,保证既了解了电解水的原理,又了解太阳能和电能的互相转换。[2]

五、结语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知识以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为核心,要求同学们不仅要从宏观上掌握知识,还要从微观上去深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化学理论,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其中所包含的科学内涵。但是这些知识太过抽象,所以老师们更倾向于用一种既定的模式来进行授课,而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只能用一种比较死板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所以很难实现突破和创新,学生也会觉得这种教育方法非常单调、难以理解。而通过情景教育,可以将所学的东西与现实情景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并推动了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对提升教学实效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单旭峰,宋修明.真实情境的高考化学命题理论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9):1-5.

[2]杜淑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学化学真实情境研究与案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