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阶段,化学是一门能够对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和实验的关键课程,初中时期短期的化学学习让学生们对化学知识有了比较浅显的认识,为高中阶段的系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对于初中来说,高中化学知识更加丰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化学老师指导同学们学习化学平衡移动的基础内容,这关系着学生在高考中的应试能力,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高中化学学习潜能,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平衡移动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关于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内容,并可以举一反三,运用这一原理来帮助他们自己去处理更多的实践问题。基于此,本文笔者就对平衡移动教学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一、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重要性探索
1.1把握内容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要先从动力学和热力学两个角度来进行研究。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平衡移动原理是非常关键的理论,在高中化学知识的构架中占有重要地位,突破这一部分的学习桎梏,将会为学生之后的各种化学原理学习奠定优良基础。也会对学生认识水解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还有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一系列抽象理论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平衡移动原理”还可以与“化工生产流程”相关的内容相联系,也可以将其与综合计算问题相联系,作为中等难度试题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因此,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基本知识学习是非常必要的。[1]
1.2考查特点
在高中阶段的考试中,对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考查往往只表现为了解和理解层次,比如基本概念的考查。除外部条件(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作用属于“理解”层面,其他如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问题等也都属于“了解”层面。由此可以看出,高中各种考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要求和考查都并不严格。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考试的题目都是以概念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比如2012年全国大纲卷第八题、四川理综的第十二题是选择题,2011年山东理综第二十八题等是主观题,这些都是全国各项考试中关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考查的典型内容。所以,笔者觉得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没有必要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以一个难题的状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即使他们刚开始接触这个知识时,会遇到很大的问题。
二、优化高中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的几点策略分析
2.1拓展兴趣,改善基础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更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在初中阶段化学学习完成后,接触和掌握高中化学知识需要一个过渡期,在此期间,高中化学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心理层面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有一个正面的期望,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平衡移动原理既是教学的关键,又是教学的难题,当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可能会跟不上化学老师的讲解,因此,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表现不够突出,热情也不够高涨,还总会因为自己的理解不够深刻而感到失望,进而渐渐丧失化学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还会对学生的化学学习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2]“兴趣”是一个经常被谈论的话题,它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注意力。化学平衡移动这一原理是高中阶段相当关键的原理,掌握这一原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化学学习效率,可以让之后的化学学习过程变得更为容易。要让同学们平时的课堂学习变得如鱼得水,高中化学教师就要对同学们的优异表现进行激励。比如,在学生学习有了进步之后,在他们回答了课堂提问后,在他们的日常表现很好时,化学老师都可以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称赞。自然,如果在学习中遭遇了一些困难,作为他们的化学老师,也要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指导,让他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和处理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化学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效果的,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力和热情,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学习。
2.2带领实验,促进教学
高中化学这一科目的授课既要有老师的精心准备,又要有同学之间的合作,在高中化学科目教学中,实验是不可忽略的一项,而对化学平衡移动这一原理的讲授,同样也是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的。强化课堂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为积极,并且让他们进行观测和操作,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让高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平衡移动,教师就必须将实验教学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之中,让同学们感受到化学课程的趣味,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化学思维和技能。在强化实验的同时,也要指导同学们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各种因素的考虑,促使他们对化学平衡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主动指导,使同学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深刻认识到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3]为此,高中化学老师要以勒夏特列实验为例,让同学认真观察。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利用这个实验,发现如果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如浓度、压力、温度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造成化学平衡的破坏,从而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完成自主实验,在进行了多次实验之后,让学生记录自己所看到的现象和数据,从而了解到科学原理是要通过反复实验论证得到的。在高中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添加速度和时间图像,通过实验与理论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认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高效推进高中化学平衡移动教学,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确保措施的落地和有效实施。所以,在高中化学平衡移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在课堂上强化实验的指导,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质。在学习化学平衡移动的时候,肯定会遇到一些难题,而这些难题的处理和解决也是教师的基本工作。所以,在问题的处理中,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注重从学生现实面临的问题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推进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综上,希望这些对策能够有助于提高高中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并持续促进教育创新发展。[4]
参考文献
[1]田益民.“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教学探析[J].化学教学,2013,17(04):44-46.
[2]张清萍.浅析“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教学方式[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4,23(09):60-61.
[3]于春玲.“化学平衡移动”优质课教学设计案例[J].高中数理化,2015,36(24):46-47.
[4]林秋华.基于“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平衡移动教学实践[J].学苑教育,2020(2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