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均有毒副作用,若药物治疗期间药品使用剂量、路径、时间等与相关规定不符就会引发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也与上述因素有关,对用药安全性、疗效均会构成影响[1]。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药品依赖性等,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在停止用药后就会消失,影响较小,而部分药品的不良反应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伤[2]。对此,针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十分重要。药学服务是指由药师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药物使用指导服务,在药学专业知识支持下提升患者对药物相关知识的了解性,对提升其用药安全性有重要作用[3]。对此,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中引入药学服务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药物治疗患者,实验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7月,选入64例,盲选抽签法分组,观察组(32例)男17例,计算占比为(53.13%),女15例,计算占比为(46.88%),年龄区间在20-75岁,均值(47.36±3.51)岁。对照组(32例)男16例,计算占比为(50.00%),女16例,计算占比为(50.00%),年龄区间在21-75岁,均值(48.16±3.24)岁。组间自然信息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可行药物治疗者;②临床资料提供完整;③知情,同意参与者。
排除标准:①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②精神、听力处于严重异常状态者;③处于昏迷状态者。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由主治医师告知药物服用方法、次数等。
基于此,观察组行药学服务,①用药指导:药师在给药前应对处方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给药,并告知患者相关药物的作用,正确服用剂量、频率、存储方法等,并根据处方与诊断结果强调遵医嘱正确用药的重要性,以及随意用药的消极影响等。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等,并及时解答患者存在的疑问。②构建药历:为患者单独建立药历,记录患者的个体信息,包括过敏史、用药史等,明确其用药禁忌,根据治疗情况将其用药情况进行记录与补充,做好药历的存档。③安排随访:出院后借助电话定期随访,询问患者用药情况,有无发生不适或不良反应,再次根据药历等信息指导正确用药,叮嘱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可建立微信公众号,邀请患者关注,并定期发布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观察及预防措施等。④定期培训:定期对药师进行专科培训,包括用药禁忌、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患沟通方法、药学服务理念及实施措施等。培训后应进行相应考核,根据结果加强薄弱点管理,优化药学服务模式。
1.3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中毒反应(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等)、休克反应(意识丧失、四肢冰凉等)、过敏反应(皮疹、瘙痒等)。
满意度:选用自拟的调查量表,若分值<60分,判定患者对药学服务评价不满意;若介于60-89分,表示患者对药学服务评价满意;分值≥90分,表明患者对药学服务评价完全满意。总满意率=完全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25.0处理,计数资料:n(%)表示,x²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于统计学维度描述有差异:P<0.05。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的值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值更高,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药物治疗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改善病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药物本身存在毒副反应,若使用不当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影响治疗安全性[4]。患者因素、药师因素、医师因素、护士因素均与用药安全性有直接联系,其中药师因素是指,在给药时未按照处方给药等[5]。医师因素主要指处方错误,用药不当。护士因素是指静脉滴注或注射给药时操作不当等。而患者因素则是指未按照医嘱用药,随意调节用药剂量,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升高。因此,针对上述因素加强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的值更低(P<0.05)。相比对照组满意度,观察组的值更高(P<0.05),由此说明,药学服务的应用可辅助减少用药不良反应,还可提升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原因分析为:药学服务是指以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在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由药师作为服务提供方为患者提供相应服务,可减少药物治疗期间的影响因素。如在实施药学服务前通过增加与责任医生的交流、处方审核,确认用药合理性后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向其详细说明用药注意事项、药物相关信息,能够使患者对相关药物如何正确使用以及随意用药的不良影响有充分的了解,可促使其依从性提升,减少患者个体因素。并建立药历在治疗过程中完善与补充患者信息及用药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展开随访干预,借助电话、微信扥平台增加沟通与交流,在其出院后依旧接受药物指导,可加强用药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减少不良因素,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此外,通过定期培训能够使药师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对药物不良反应、用药禁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沟通等均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从而提升满意度。
综上,在药物治疗当中药学服务的应用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何丽霞,陈文刚,许锦英,等. 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药学服务干预措施[J]. 临床合理用药, 2023, 16(28):159-163.
[2]戴泳君,董中国. 药学服务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不良反应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 46(02):127-128+130.
[3]雷娟. 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J]. 贵州医药, 2022, 46(06):915-916.
[4]唐庆芝. 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疗, 2022, 41(05):82-85.
[5]马玉霞. 药学服务对老年肿瘤患者静脉化疗用药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 14(34):141-142.